有效拓展 趣教古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99jianzhu.com

有效拓展 趣教古诗

作者:何春玲

来源:《文理导航》2016年第06期

【摘 要】古诗言简义丰、语意跳跃、意境深远。只有合理挖掘教材,有效拓展语言空间,丰富古诗内涵,充实文本形象,开辟出便捷的阅读通道,才能引领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促进情感感悟。

【关键词】拓展;兴趣;情感;想象;积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类文本占一定的比例。常见很多教师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翻译诗意的方法,比较单一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往往造成教师教得枯燥、沉闷,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从这类体裁的课文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它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下面我以在这篇课文中进行拓展语言空间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拓展问题 走进故事

从阶段教学目标考虑,各个学段都要求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古诗的词语凝练,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具有丰富的意蕴,如果仅停留在字面的讲读上,跳不出翻译诗意的框框,就不可能领略古诗的韵味,也无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要在古诗的关键处进行恰当的拓展,架设起理解文本的桥梁,情感上才能与诗人引起共鸣。

题目是一首诗的灵魂,隐藏着许多内涵。一开始我就牢牢抓住本诗的题目,抛出了一个引爆点:“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由“题”而生的问题相继产生了:“谁送谁?”“在哪送?”“何时送?”“怎么送?”“送到哪?”“为什么送?”通过穷根究底地追问,学生自主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一场强烈的“头脑风暴”,课题中的疑点迅速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课文的内涵。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从诗文中逐步找到答案。此外还借助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李白的生平、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交往的逸闻,获得了更为具体的认知,大大充实了古诗的内容,这样学生很快就读懂诗题背后的故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拓展课题入手,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文中的故事,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核心教学目标服务。

二、拓展想象 走进古诗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 上一篇:1.古诗词三首
  • 下一篇:让古诗文为写作锦上添花

  • TOP相关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