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唐诗》看唐代扬州的社会经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99jianzhu.com

从《全唐诗》看唐代扬州的社会经济

作者:张甜甜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2期

【摘 要】唐代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扬州稻作农业分布广泛,社会经济尤其是商业和手工业繁荣。逐利的商贾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盐商活跃,胡商离别下扬州;“品种齐全,制工精良”为主要特征的享誉盛名的青铜镜,反映了手工技艺的高超。

【关键词】唐代;扬州;全唐诗

近年来,学术界对唐代扬州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考古的新发现,有关唐代扬州的研究日趋深入。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安腾更生就著有《唐宋时代扬州城的研究》,可以说是研究扬州城的开篇之作。此后,许多学者对唐代扬州进行了深入研究,代表性著作如蒋忠义的《唐代扬州河道与二十四桥考》(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诸祖煜的《东方明珠:唐代扬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规模与形制﹑河道与桥梁﹑中外文化与经济交流﹑生活风俗等方面,不仅视角开阔,研究方法多样,而且见解独到。唐代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扬州境内“川泽纵横,物产丰富;自古擅鱼盐之利,称东南财富区”。

一、分布广泛的稻作农业

农业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家庭副业﹑渔业等。水稻是经济作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研究唐代稻作农业具有相当重要意义。唐代水稻种植非常普遍,除了传统的苏浙﹑中原﹑关中﹑巴蜀等种植区以外,南到福建岭南地区,北到东北地区﹑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都种植水稻。

二、技艺高超的铜镜制作业

扬州是一座具有很高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手工业城市。享誉盛名的青铜镜,至隋代已窥其一斑,成为群臣讨好君主的进贡物,“隋炀帝喜奢侈,幸江都,王世充献铜镜屏”,王世充因此而迁江都通守。由于雄厚的铸镜基础,到了唐代,扬州的青铜镜发展到顶峰,扬州“成为全国的铸镜中心”。《杂歌谣辞·得宝歌》载“扬州铜器多”。《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扬州土贡:金﹑银﹑铜器﹑青铜镜等。唐代扬州青铜镜作为贡品,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具有“品类齐全,制工精良”的特点,表现了扬州铜镜技艺的高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镜的形式多样。具体来说,有菱花形﹑圆形、葵花形、方形、八角形、亚字形等。而以菱花形最为常见。张文成《游仙窟》中《扬州青铜镜留与十娘》云:“映水菱花散,临风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流行语与古诗词答对
  • 下一篇:诗词,滋养心灵的沃土

  • TOP相关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