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后花园中缓步徜徉

 

12月8日上午,海口一中第四届凤凰杯教学大赛在科学馆401拉开帷幕,我有幸成为一名参赛选手,上了当天的第二堂课。来听课的老师很多,爆满整个教室,门口、过道、讲台边、黑板下都坐满了人。看着黑压压的一片人海,心情陡然增添几分紧张,以致难于做到像初次在组内上时那样从容、淡定。看来,本人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下面,本人就此次授课做了几点反思:

一、亮点

(一)、立足文本,深度引领

《呼兰河传(节选)》写的是作者在童年时与祖父在后花园的一段自由生活,从文字到内容上都是浅显易懂的,而且此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基于这样的学情,如果只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处理不好,就会只是隔靴搔痒,上得乏味和肤浅。

本人一直以为,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于晦涩难懂的文章,如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要化繁难为简易,做到深入浅出;反之,对于通俗易懂的文章,要深入引领,做到浅入深出。因文而异,能够深入浅出,或者浅入深出,灵活巧妙地解读文本,这就是有效的课堂。

《呼兰河传(节选)》属于后者,于是,教学中本人力求在深度上做文章。“此心归处是吾家”儿时的后花园是心灵的家园,寄托着萧红生命中全部美好的记忆,写《呼兰河传》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成了她精神最后的慰藉与依托。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通过《呼兰河传(节选)》这篇课文来解读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位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的作家,理解她的内心情怀和精神世界,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成为本次授课的宗旨。

而只有切得巧妙,才能入得顺畅,达到深处。为达到深度引领的教学目的,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围绕“我”的快乐源于什么这个中心问题从几个步骤逐层深入,合作探究:1、品析语言,领悟景美;2、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美;3、由景、人自然提升到情,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怀和精神世界。最后,再由作者的精神追求拓展到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让学生感受着萧红的苍凉和温暖,理解萧红对美好人性、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的情怀,从而获得精神的启迪与人文的关怀,达到了以文育人的功效。

(二)、美文美教,语文味浓

《呼兰河传(节选)》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美文要美教,突出浓浓的语文味。为了营造语文课堂美的艺术氛围,本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件中从图片的选择、音乐的配备、文字的表述,本人总追求诗意,力求营造抒情唯美的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做到披情入文。尤其是导入部分,随着那一片绿意盎然恣意盛开的金黄雏菊,随着一首怀旧伤感的《那些花儿》,学生在美妙的乐音,在诗情画意中来到那片让人怀想的馨香园地,回到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2、旁征博引。课堂教学中,为引领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本人多次引用了名言警句,如导入中引用巴尔扎克的话:“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与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相得益彰;在感知人物形象时,引用了作家周国平的话:“人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自然过渡:“我”的快乐来自于这片美丽的园子,来自于“我”自由自在的活动,更来自于“我”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那就是祖父;在课堂的最后,借用梵高的话奇语:“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荣。”因为爱,生命便可以随性生长,自由快乐。让我们珍爱一切美好的生命,爱自己,爱他人,爱整个世界!从中阐述了快乐、自由与爱的关系;更好地提升主旨,更好地给学生启发与教育,引领学生学会做人。

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增添了语文课堂的美感和语文味,也是推波助澜,深入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在端午节,我想谈谈屈原的愚忠
  • 下一篇:在破解问题中进步

  • TOP相关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