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代以来有条“经典”:“经是好的,和尚把经念歪了”。这是典型的“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错误推给人家,成绩归自己”。一有了失误就来个“经是好的,是和尚把经念歪了!”
有三种具体说法:a、“和尚把经念歪了”;b、“小和尚把经念歪了”;c、“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唯独没人承认“大和尚把经念歪了”。
大小和尚并不依年龄和“剃度”的先后划线。听说和尚和常人一样,有类似于“州”“郡”或者“省”“地”“县”的不同级别。
寺院的大事都归大和尚,也就是“方丈”定夺,成绩属于大和尚;按理说,失误也该是大和尚承担,叫做“各得其所”。
可有些大和尚却如同“赫鲁晓夫式人物”,成绩好处和权利归自己,错误失误的责任则要小和尚担待,“三七开”都不允许。
大和尚口头上也承认有责任,那是官样文章,说给别人听,哄人的。比如“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可是什么时候杀王子脑袋的?至于皇帝爷有错,便是连包青天也只能“打龙袍”象征一下。
“小和尚”有错却得减薪俸,写检查交代,干苦力活。小和尚命苦哟。难怪人们“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连当和尚都想争老大。
老挨“整”的小和尚忍不住嘟嘟哝哝、呜呜唧唧、叽里咕噜;都成顺口溜了,且听: 小和尚,错误不能犯,犯了错误不上算,大错小错都要担,大账小帐秋后一起算!大和尚,性质不一样,犯个错误算个蛋,小节小事算个啥,照样坐在方丈位置上!
不奇怪,谁都容易看见别人的不足,看不见自己的缺点错误,大和尚亦然。脸上长个痔,别人一眼便看见,自己脸上有个疤也不一定看得见,或者明明从镜子里看见了也不承认。 小和尚只结结巴巴地发牢骚:大、大、大和尚格外爱面子,爱数、数、数落别人,却、却、却怕别人数落自己,他们呀、呀、呀——忽然小和尚不结巴了,顺顺溜溜的念了起来: 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不好就不好,好也是不好。大和尚说好就是好,反正你小和尚管不了。傍上了大和尚,不好也是好,得罪了大和尚,好也是不好。世上的事难说了,谁又弄得清楚啥好啥不好。只要有了大和尚撑腰,没办好事也是好,没有大和尚点头,办了把好事也不好。
“经是好的,都让和尚给念歪了”是指“小和尚”而言,不包括“大和尚”的。
现在的和尚多是念书的出身,会引经据典,不服气时便引经据典:“古人曰‘安天下必先安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善治人者方能自治’‘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意思是你大和尚不把经念歪,小和尚哪能把经念歪的”。
小和尚又补充说:“有句民谚‘下面坏,坏一个;上面坏,坏一窝’”。小和尚说得还有些道理。
小人物胆子小,畏首畏尾,了不起是顺手牵羊、偷鸡摸狗,哪敢大有作为。有权有势的“大和尚”才敢翻江倒海、惊天动地。所以圣人才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先”比谆谆教导更能“水到渠成”“立竿见影”。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倒是真的。他们常常“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至于把好经给念歪却是冤枉,“真金不怕火炼”,真经也不会被小和尚念歪的。哪门哪派的“经”都念不歪的。 后来又有人说是“让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嘴歪把经念歪就更希奇了!大和尚不乐意当担子,怕丢了威信,于是让小和尚和歪嘴和尚当了“替罪羊”。被冤枉的和尚如哑子吃黄连有苦不好说出来,只好背地里发牢骚,念起经来更有口无心了。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虽是名句,也并非“颠扑不破”。 有支顺口溜:
“一个两个三四个,五个六个七八个,不好了,人少时有人挑水,人多便没人挑水。百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