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奔涌中的归纳与扬弃
新世纪以来的诗坛,喧嚣和迷惘渐渐远去,诗歌似乎逐渐找到了它正常的位置和航道,在渐趋正常的环境获得了潜在的发展。个中也有两种可喜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方面是很多陌生而年轻的名字,携带着他们颇具崭新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的新锐作品登上诗坛,让人欣然刮目;另一方面,一大批多年坚持创作、不懈追求诗艺的诗人,在坚守与砥砺中完成了脱胎换骨式的观念转型和艺术价值体系重建,进入了艺术道路崭新而宽阔的领域。 诗人叶世斌当属后者。
和许多真正的河流一样,叶世斌的诗歌之河,上游是缤纷隐蔽的涓流和辫状水系。故意的混沌、芜杂、迂回、缠绕、岐义性、多方向??乱石杂树、云谲波诡。他此时的情形有点像罗兰?巴特在《零度写作》中所说的那样:“闪烁出无限自由的光辉,随时向四周散射而指向一千种灵活而可能的联系”,创作上充满可圈可点之处,但从他早期作品上看,诗人明显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处于“悬置”状态的精神弥漫着黑暗、茫然、玄想,敏感和敏锐的同时,伴随着多疑和焦虑??
一个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诗人得到了时间丰厚的报偿。
2005年以来,叶世斌的诗歌创作出现可喜的“井喷”态势,《诗刊》《十月》《诗歌月刊》《中国诗人》等刊都在显要位置和重要栏目推出了他的一百多篇新作,引起诗坛广泛关注,被多位诗评家撰文评论,给予充分肯定。这些整齐而优秀的作品,说明和见证了一路走来的叶世斌,已经进入了他艺术之河的中游,他的诗,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地舒展腰身,重新建立了明晰的流向。这时候,进入中游的河流像一条巨大而妩媚的手臂,自由而自如地把天地间蕴籍诗意的万物揽进胸怀,进行心灵的熔铸和创造。
从原来散点透视,葳蕤的玄幻风格到现在透彻圆融、张力充盈的智性写作,叶世斌完成了他重要的诗歌创作转型。其主要特征是:主题和意象变得清晰,准确而有效围绕它们进行开掘和提升。结构紧凑而精致,语言变得朴素、从容、温和,充满宽大的和人道主义情怀。从整体上看,诗歌在具备了雅俗共赏的开放姿态的同时,从蕴涵深度和想象高度上,都让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这些,除了他在艺术本身的不倦努力,我还想到了“功夫在诗外”这句老话。对一个写作者来说,面对生活和世界上的事物,首先是你能看多远?想多深?然后才是怎样准确地表现出来。虽然我们没有就此进行深入的交流,但我能感觉到是充满苦辣酸甜的世事历练、生活际遇,让诗人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一个写作者,当他开始洞悉世界和人生的某些真相的时候,他笔下的文字会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算是艺术追求者的专利,他们一分为二的心灵在生活的牧场里受到相互的浸润与滋养:艺术之心会教你怎样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抽象美;俗常之心会以非形式和非文本的默契让你明白很多世道人心的真相。
下篇:从四朵涟漪进入河流的内部
意象:
意象是诗歌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或者说是一出戏里的角色。角色是为剧情服务的,好的剧情也自然让角色出采。当然,角色并不是多多益善,古人云:伤其十指,莫如断其一指。西方寓言说:挖许多口浅井不如挖一口深井。叶世斌准确地找到了一个好导演的感觉,他知道如何精选演员,让他们如何出场,怎样把握角色之间的关系等等。
火烈鸟在一片悬浮的火中
穿行。看到一只火烈鸟
你感到浑身发烫。火烈鸟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