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声里的智慧------------三只眼
《赤壁》公影了,场也笑了。
我并不想去重复笑场的过程。这笑本身无可厚非。本质上说,大片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娱乐大众。香港导演的出发点也在于此。若用大陆版〈三国演义〉的观念去要求,就有点事儿妈了。从搞笑程度上看,《赤壁》可是“相当的高”,仅此一点,这部由名导名演名人参与及掺和的大片就不可不看。
不过三只眼虽然也笑,却笑得有点沉重。沉重这个词并非形容心情,看了片子,心情是愉快的。娱乐就是娱乐,千万别沉重。我的沉重因为我思考了。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所以思考是要付出被嘲笑的沉重代价。
我由此产生一个疑惑。真的是我们观众iq低下,没脑子么?其实外国月亮同样也被观众嘲笑的。很多外国片中反应的中国人,到了现代还穿着清朝的衣服,一副东亚病夫的摸样,那就很搞笑。原因是他们试图画一个中国月亮,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画出来的还是“中华皮欧美心”,所以好来乌大片是人家外国人画外国月亮,很纯正。这也要笑的话,那是什么思想?盲目排外么?打住,就不在此上纲上线了。
现在的中国大片,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有点变异的植物。什么叫好莱乌经验。我想,人家气势宏大的历史场面,人家的技术,自不必说,是我们要学,而且必须学的精华部分。不过好莱乌文化是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中的,也就是说,是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的叙述方式。中国大片学到了历史场面,拍摄技术,明星效应,这是进步。但凡大片无一不是用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的人文观点来叙述中国历史,连人物的语言都充满了话剧似的内心独白,成了话剧,就显得很不象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了。如果这本就是话剧,那无话可说,可这是电影,说话做事可要象生活真实中的中国人啊。另外历史人物突然之变鲜活了,这是好事,不过鲜活到可以随便超越历史,在古代封建时代大谈人性解放,大谈民权自由。这就让观众觉得很有趣。这不是三国,这不是隋唐五代,这不是明朝,简单一句话,这不是中国月亮,画了半天,原来还是个外国月亮。群众的眼睛多么雪亮,不用象我这样痛苦的思考,只凭直觉就感到这说话做事的怎么很不中国,很不中国历史,于是笑场发生了——不笑才怪,不笑说明我们观众的iq真的出了问题。
还是〈夜宴〉梗直,直接表明这就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中国版。冯小刚导演何其聪明,早就窥破了其中玄机。
下面继续“痛苦“的思考。分析一下为什么大片都会殊途同归的做此选择。
答曰,为了赚钱。国际化,迎合好莱乌口味。很奇怪啊,只要和好莱乌对接成功,就是票房保证了。这不得不承认。对大导演来说,可以选择搞艺术电影,背弃好莱乌,不要票房。但对张艺谋,冯小刚,吴宇森这样的大大导演来说,光有艺术没票房,是大大的失败,光有票房没艺术,可以叫小失败也可以叫小成功,若是能有艺术又有票房,当然就是超级成功。我对这些顶极导演有信心,我相信他们正在努力中。
也许,从本质上讲,非用用外国人的方式来讲中国历史,是一种文化融合吧,外国人能听懂。不过说得不好听,也可以叫文化侵略。这里也不用上纲上线,侵略也好,霸权也好,也都是融合的方式。反正这些大片的功绩就是让老外对中国的历史还真的有了那么一点兴趣:原来中国那块土地上也跟咱们古希腊一样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争。原来中国那块土地也出了跟咱们亚历山大一样伟大的君王??只是中国人自己听着别扭,所以中国人笑了,笑得那么睿智。
这大概是融合必须付出的代价,特别是弱势文化面对强势文化必须付出的代价。其中的文化霸权就表现在两点。一,所谓的大片,其实是拍给外国人看的。或者说所谓大片,其实只是在中国元素的包装下所讲述的一个外国的故事。外国的月亮,你把他用唱花灯的红棉袄包得再紧,那还是外国月亮。只是外国人会被忽悠,以为是中国月亮罢了。二,美国人可以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