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格子Boltzmann方法模_省略_密度比下双液滴冲击液膜的流动过(2)

 

个液滴先后冲击液膜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并与两者基本一致.但该模型没有考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虑气相组分对流动的影响,在演化过程中需要对相


 第6期

李 龙,等:两相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大密度比下双液滴冲击液膜的流动过程

459

结了中心位置的水花溅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x+et+δt)=gα(x,t)- gα(α,

x,tα-αMD

+Fαg 

5τ+0.

--

-eq

1 模型介绍

1.1 物理模型

填料塔喷淋等工业过程中,在持续的喷淋作用下填料表面会形成厚度不一的液膜,后续的液滴将冲击液膜,在通道内形成流态各异的流动现象.笔者主要研究2个有一定水平间距的液滴冲击液膜所形成的冲击和溅射流动过程,重点研究不同因素对中心位置溅射水花的影响.组成液滴和液膜的液体物性相同,主要物理模型见图1

x,t)(

()6()7()8)9

)](

CDα-α- gα=gα+α

22gτ

--e

CDeeqq珚 ggα=α-α2g

()···c+- g=wαp+242ρc2c2csss

eq

α

2s

-e-eqq

式中:和均为修正平衡态分布函数;hαt为时δgα

/间步长;为通流系数,是cM=0.02s为格子音速;β,相界面处扩散流率与化学势梯度关系的比例系

[11]

;0为化学势的经典部分ρ,μ

其表达式如下:Fh和Fααg表示α方向的作用力,8,11]

;数[κ0-μ=μ

·eu) Fh=(αα-

图1 冲击物理模型示意图

Fi.1 Schematicdiaramofhsicalmodel    ggpy

在冲击处产生沿液滴半径  液膜受液滴冲击后,

方向向外的流动,流动的液体碰撞到壁面后流动方对两侧液膜中的液体产生挤压,而原来向发生偏转,

这部分流动液体本身受到液膜中液体的反作用力,其速度方向再次发生偏转,偏转为向两侧斜上方运动,当运动的液体脱离液膜表面时则形成水花.2个而在液滴外液滴冲击液膜时会各自产生冲击水花,

侧的2束水花不受另一个液滴冲击的影响,其运动与单个液滴冲击液膜形成的水花运动相同.而在2个液滴之间的水花,由于受到另一个液滴冲击所形成的水花的影响,2束水花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融合,并在中心位置变成一束垂直向上的水花.1.2 数学模型

所采用的两相格子Boltzmann模型的基本演化

8,11]

:方程如下[

()11

)式(即为作用力势格式的表达式,式(为作用1011)

10]11]

力应力格式的表达式[宏观参数的求取方程[.如下:

-2hM α+μ∑2α

u)Γα(

·{ρ)]eu)cu)-Γ0+ FΓs[αα-α(α(g=(

}u)Γα(μC

C-2(p+Cμ)·

csρ

()10

C=u=

()12()13()14

-CDCeαgα+2∑2csαρρ

-CD2

cp=∑gα+·ρs

2α

密度和松弛时间可由下式求得:

 

 

()v

l+1-Cρ=Cρ()15()=Cτvl+1-Cτ式中:和ρ和ττv分别为液相和气相的密度;v分llρ

别为液相和气相的松弛时间.

模型在计算两相流时对空间差分格式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在演化方程中应注意区分方向导数和偏))导数的差别.即式

(和式(需以如下形式展开:101

·AFeΓα=α=

(α-u)

eA

Γα-u·

AΓαα

)式(右端的第一项中e16α中

--hα(x+et+δt)=hα(x,t)- α,

5τ+0.

MD

u(+FΓhα(αx,t)μ

eq

(-CD)hα=h- hα+α

22τ

-eq

x,t)(

tMδ

(,)x-et-δtα

()1()2()3

()16

第二项A为方向导数,

-eCDeqq

hα=h hα-α

eu(eu)·α·α·

u)=wα1+2+-2 Γα(4

c2c2csss

()·α·α·eq

hC 1+2+-2= α=wα4

c2c2csss

Cu)Γα(

且方程中方向导数的差分格式对A为偏导数.

模型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模型中采用如下空间差分

10]

:格式[

[]]

()4

e αe α

CD

()x,t

(())

()17

()5

)=A(x,t

((()α)α)

BD

()18


460

     动 力 工 程 学 报    

MD

第35卷 

 α

BD

()x,t

=2

CD

()x,t

()x,t

()19

相应的偏导数表达式为

CD

CD

[·)=A(x,t2∑ctδsα≠0

()x,t

()2

MD

)]teeA(x,tαα[α·())=A(21x,t2∑ctδ

sα≠0

  采用上述差分格式主要是保证离散后的各向同

MD

使得作用力能够在较高的精度上满足性,

p-

图3 水花根部铺展半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Fi.3 Comarisonofslashradiusofcalculationandexerimental       gppp

results

从而消除相界面处的伪势速度,保证模ρμ=0,型的稳定性.

数值实验表明,作用力采用上述差分格式时可以保证大密度比下模型的稳定性,并且在冲击流动过程中依然具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

液滴冲击液膜的物理过程,计算得到的水花铺展半]径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定性一致,从而验证了模1型的正确性.2.2 计算模型

双液滴冲击液膜时计算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主要涉及的计算参数包括液滴直径D、两液滴间、的初始间距s中心位置的溅射高度h和液滴初始对应的无量纲参数为:折合初始间距冲击速度vd.

//折合溅射高度H=h无量纲时间T=S=sD,D,//所采用的离散模型为tvD以及Re=Dvυddl.D2Q9模型.

2 模型验证及计算模型

2.1 模型验证

首先通过模拟单个液滴冲击液膜的流动过程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所模拟的气液两相密度比为ρv/松弛时间的比值为τ液滴直1∶1000,25, τl=vl=ρ

径D=8液滴初始冲击速度为v0,.005,Re=d=0其中τe

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确定.200,l和τv由R

模型中各物理量的

值均为格子单位下该

物理量的单个液滴的冲击和溅射过程见图2

.值.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液滴间距对溅射过程的影响

图4给出了Re=200的条件下,S分别为0.25、

()aT=0(

)bT=0.5

从图40.5和1时双液滴

冲击液膜的流动情况.可

以看出,双液滴的冲击和溅射过程具有明显的对称性.液滴初始间距对两侧溅射水花的流动情况影响不大,而对中心位置溅射的水花有较大影响.在一

)cT=1.5()dT=2.0

()a

S=0.25,T=2

()eT=2.5

()fT=3.5

图2 单液滴冲击液膜的水花溅射过程Fi.2 Snashotsofsinledroletimact    gpgpp

)bS=0.25,T=5

  图3给出了水花根部铺展半径计算结果与文献

[]中实验结果的对比.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采1

用L由BM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

验结果吻合较好.于主要研究微尺度下的流动冲击问题,黏性和表面张力等占主导作用,而重力影响不大,所以模型中未考虑重力因素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一但是模型依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些误差,

()cS=0.5,T=

2()dS=0.5,T=5

()eS=1,T=2()fS=1,T=5

图4 Re=200时双液滴冲击液膜流动示意图Fi.4 Snashotsoftwodroletsimactinon    gpppg 

liuidfilmatRe=200   q


 第6期

李 龙,等:两相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大密度比下双液滴冲击液膜的流动过程

461

定范围内,初始间距越大,中心位置水花的溅射高度上升越快.其主要原因是间距越大,2束水花在融合前各自的发展越充分,即初始动能转化为水花垂直方向上动能的比例越大,则融合时垂直方向速度越溅射高度上升越快,最后溅射到上壁面.大,

溅射过程中流场中的气体会  在黏性的作用下,

随着水花的运动而运动.由于计算的密度比和黏度较大,且各部分密度和黏度由组分数得到,在液体向气液混合相密度较纯气相密度更气体的过渡层中,

大,对应的黏度也大于纯气相的黏度,所以液体表面过渡层的速度明显大于纯气相部分的速度.而由于受到多束水花的共同影响,气相部分会形成漩涡,如漩涡的存在反作用于附近的水花,由于两图5所示.

边的漩涡完全对称,所以中心位置的水花依然保持垂直向上的运动方向,而两边水花附近的漩涡是非对称的,在这2个漩涡的共同作用下水花的横向速度有所增大,所以两侧水花向两边拉伸呈弧线状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绿豆蛋花是怎样制作及具有什么样的功效?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
  • 上一篇: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材料及工艺研究
  • 下一篇: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