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建筑制图实例教程》_建%e7

 
《AutoCAD建筑制图实例教程》_建%e7

第 8章 建筑平面图实例
本章将以图 8-1所示的某住宅 楼二~四层建筑 平面图为例,详 细讲述建筑平面 图的绘制过程。 本章涉及的命令 主要有:直线、 偏移、复制、阵 列、多线的绘制 和编辑、块的定 义和插入等。

绘制步骤如下:
8.1 设置绘图环境 8.2 绘制轴线 8.3 绘制墙体及柱子 8.4 开门、窗洞及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 8.5 标注文本

8.6 绘制楼梯
8.7 标注尺寸

8.8 打印输出

8.1 设置绘图环境
1 . 使 用 样 板 创 建 新 图 形 文 件 。

下一页

返回主页

2.设置绘图区域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 令,根据命令行提示进行操作,将图形界限设置为 42000×29700毫米的长方形区域。

3.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缩放命令按钮,输入指 定比例因子为100,将图框线和标题栏放大100倍。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4.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5.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 6.修改图层 7.设置线型比例

8.设置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
9.完成设置并保存文件

注意:
虽然在开始绘图前,已经对图形单位、界 限、图层等设 置过了,但是在绘图过程中,仍然可以对它们进行重新设置, 以避免在绘图时因设置不合理而影响绘图。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2 绘制轴线
示 复命 。 制令 命绘 令制 复第 制一 其条 他横 的轴 轴及 线纵 ,轴 结, 果再 如用 图偏 所移 设 置 当 前 层 为 “ 轴 线 ” 层 , 用 直 线

返回主页

8.3 绘制墙体及柱子
8.3.1绘制墙体
1.锁定“轴线”层,选择“墙体”层为当前层。 2.设置多线样式。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多线样式】命令,弹出 多线样式对话框。设置“ 370”墙体的样式,其元素特性对话 框如图所示:

下一页 返回主页

“180”、“60”及”370-1”墙体的元素特性对话框分别如图所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 回 主 页

3.

绘制及修改墙体

在墙体层运用多线命令绘制墙体,绘制时结合对象追踪命 令使用,采用正中对齐,并将多线比例设置为1。

“370”墙体绘制结果

“180”墙体绘制结果

“60”墙体绘制结果 下一页 上一页

“370-1”墙体绘制结果 返回主页

修改墙体:关闭“轴线”层。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修改】|
【对象】|【多线】命令,弹出【多线编辑工具】对话框,如图 所示。多线编辑可以将十字接头、丁字接头、角接头等修正为 如图所示的形式 。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修改后的墙体如图所示:
序 结应 。 果注 异意修 常选改 ,择“ 可多丁 以线” 改的字 变顺相 单序交 击,的 多如墙 线果体 的修时 顺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主页

8.3.2绘制柱子
1.运用矩形命令绘制柱子轮


廓线; 2.将柱子图案填充; 3.尺寸相同的柱子可以用复制命令来完 成。同理也可以绘制出其他尺寸不同的 柱子。结果如下图所示:
返回主页 下一页 上一页

8.3.3绘制其他部分
1.绘制卫生间器具:浴盆、坐便、洗脸盆。利用矩形、圆、椭圆、 直线、圆角、偏移等命令完成。 2.绘制厨房器具:炉台、厨洗盆。利用矩形、圆、直线、偏移、填 充等命令完成。 3.另外一户的卫生间和厨房运用镜像命令复制。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4 开门、窗洞及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
8.4.1.开门窗洞口
窗侧 墙 洞的 线 口墙 , 运 ,线 再 用 结, 用 直 果最 偏 线 如后 移 命 图再 命 令 所运 令 绘 示用 偏 制 :修 移 门 剪复窗 命制洞 令出口 修另一 剪外端 门一的 下一页 返回主页

8.4.2. 绘制和插入门、窗图形块
绘制窗图形块 :
将0层设置为当前层。运用直线命令绘制一个长为1000,宽为 100的矩形,并运用偏移复制命令在内部复制两条直线,偏移距 离为33,如果如图所示。

绘制③~⑤轴线和⑥~⑧轴线之间的阳台: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运用插入块命令将“窗”块插入到窗洞口中, 如图所示:
命注 令意 复 制: 。相 同 尺 寸 的 窗 可 以 运 用 复 制

插入一个窗块
下一页

插入不同尺寸的窗块
上一页 返回主页

绘制和插入门图形块
门洞口的制 作方法与窗洞口 基本一致,主要 运用直线命令绘 制洞口两边的墙 线,运用修剪、 延伸命令来修剪 洞口。门的尺寸 及其修剪结果如 图所示。

门图形块
下一页 上一页

插入门后的结果
返回主页

卫生间推拉门的绘制

插入全部门后的结果 厨房门的绘制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5 标注文本
1. 标注水平方向文字 将“文本”层设置为 当前层,“数字”样式设 置为当前的文字样式。运 用单行文字命令标注文本, 水平方向文字的“旋转角 度”为0.

2. 标注垂直方向的文字

返回主页

8.6 绘制楼梯
制 , 踏扶 步手 运运 用用 直矩 线形 及及 阵偏 列移 命复 令制 绘命 制令 。绘
下一页 返回主页 命修 令剪 绘命 运 制令 用 。修 直 剪线 。命 楼令 梯绘 的制 方折 向断 运线 用, 多并 段运 线用

绘制阁楼楼梯:

确定阁楼楼梯的位置 绘制楼梯的扶手

楼梯阵列结果

阁楼楼梯绘制结果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7 标注尺寸
将当前层设置为“尺寸标注”层, 运用线性标注命令及连 续标注命令标注尺寸,结果如图所示:

细部尺寸标注结果

下一页 轴线间尺寸标注结果

返回主页

总尺寸标注结果

上一页 下一页 整体尺寸标注结果 返回主页

标注轴号
用圆命令在在绘图 区的任一空白位置绘制 一个直径为800的圆, 用单


行文字命令在圆的 中心位置写一个高度为 500的字“1”,如图所示: 用移动命令将其移 动到轴号①的位置,如 图所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运用复制 命令复制轴号 ①,如图所示:

运用文字 的修改命令修 改轴号,如图 所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果 如 图同 所理 示, :可 以 复 制 并 修 改 其 他 的 轴 号 , 最 终 结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打开“标题栏”层,调整图框线和标题栏的位置, 结果如图: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8 打印输出
打印输出与图形的绘制、修改和编辑等过程同等重要, 只有将绘图的成果打印输出到图纸上,才算完成了整个绘 图过程。 在打印输出之前,首先需要配置好图形输出设备。目 前,图形输出设备很多,常见的有打印机和绘图仪两种, 但目前打印机和绘图仪都趋向于激光和喷墨输出,已经没 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AutoCAD 2006中,将图形输出设 备统称为绘图仪。一般情况下,使用系统默认的绘图仪即 可打印出图。如果系统默认的绘图仪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可以添加新的绘图仪。 下面讲述在模型空间打印本章所绘建筑平面图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下一页 返回主页

8.8 打印输出
1 .打开前面 保存的“建筑 平 面 图 .dwg” 为 当前图形文件。 2.单击 【标准】工具 栏中的打印命 令按钮 , 弹出【打印-模 型】对话框, 如图所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8 打印输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3.在【打印-模型】对话框中的【打印机/绘图仪】选项 区域中的【名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系统所使用的绘图仪 类型,本例中选择“DWF6 ePlot.pc3”型号的绘图仪作为当 前绘图仪。 1)修改图纸的可打印区域 (1)单击【名称】 下拉列表框中“DWF6 ePlot.pc3” 绘 图仪右面的【特性】按钮,在弹出的【绘图仪配置编辑器DWF6 ePlot.pc3】对话框中激活【设备和文档设置】目录 下的【修改标准图纸尺寸(可打印区域)】选项,打开如 下图所示的【修改标准图纸尺寸】选项区域。

8.8 打印输出
(2)在【修改 标准图纸尺寸】选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项区域内单击微调
按钮 ,选择“ISO

A3(420×297)”
图表框,如下页图 所示。

8.8 打印输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8 打印输出
(3)单击 此选项区域右侧 的【修改】按钮, 在打开的【自定 义图纸尺寸-可 打印区域】对话 框中,将“上”、 “下”、“左”、 “右”的数字设 为“0”,如图所 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8.8 打印输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4)单击 【下一步】按钮, 在打开的【自定 义图纸尺寸-完 成】对话框中


, 列出了修改后的 标准图纸的尺寸, 如图所示。

8.8 打印输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5)单击【自定义图纸尺寸-完成】对话框中的【完成】按钮,系统返 回到【绘图仪配置编辑器-DWF6 ePlot.pc3】对话框。 (6)单击对话框中的【另存为】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 将修改后的绘图仪另名保存为“DWF6 ePlot-(A3-H)”。 (7)单击【绘图仪配置编辑器-DWF6 ePlot.pc3】对话框中的【确定】 按钮,返回到【打印-模型】对话框。 ( 8 )在【图纸尺寸】选项区域中的“图纸尺寸”下拉列表框内选择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备战2017高考技巧大全之高中数学黄金解题模
    师生认同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 上一篇:张杰-机械化分公司-安全在我心投稿
  • 下一篇: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