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方案(176P).doc
内容介绍
[广东]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方案(176页)资料目录li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 li 1.1编制说明1 li 1.2编制依据1 li 1.2.1招标文件及其解释性文件1 li 1.2.2设计文件1 li 1.2.3执行的部分标准及规范1 li 1.2.4施工设备与能力2 li 1.2.5盾构施工经验2 li 1.3编制原则4 li 1.3.1工期保障原则4 li 1.3.2技术可靠性原则4 li 1.3.3经济合理性原则4 li 1.3.4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原则4 li 1.3.5响应合同文件各项条款原则4 li 第二章 工程概况5 li 2.1工程位置和范围5 li 2.2盾构区间工程规模及结构形式5 li 2.2.1区间基本情况5 li 2.2.2区间附属情况8 li 2.2.3区间周边环境8 li 2.2.4管片形式9 li 2.3区域特征9 li 2.3.1自然地理9 li 2.3.2气象条件9 li 2.3.2河流水文10 li 2.3.4地形地貌10 li 2.3.5地层岩性10 li 2.3.6地质构造10 li 2.4沿线地层特征10 li 2.4.1分层依据10 li 2.4.2岩土层特征10 li 2.4.3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13 li 2.5沿线地层特征14 li 2.5.1各岩土层隧道围岩基本分级及土石开挖性分级14 li 2.5.2隧道围岩基本分级15 li 2.6水文地质条件18 li 2.6.1地表水18 li 2.6.2地下水类型及赋存、补给条件18 li 2.6.3水化学特征18 li 2.6.4岩土透水性及渗透系数18 li 2.7地震效应19 li 2.8地基土的稳定性19 li 2.8.1地基土的均匀性19 li 2.8.2地基土的稳定性20 li 2.9主要工程量20 li 第三章 工程重难点及对策22 li 3.1 工程重难点分析22 li 3.2全断面硬岩地层盾构掘进22 li 3.2.1硬岩段地层分析22 li 3.2.2施工中采取的应对措施23 li 3.2.3过硬岩段的预案24 li 3.3盾构机在上软下硬地层掘进25 li 3.3.1地层分析25 li 3.3.2采取措施25 li 3.4盾构机通过既有建筑物27 li 3.4.1沿线的建(构)筑物调查27 li 3.4.2盾构隧道掘进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28 li 3.4.3控制地面建筑物变形的工程措施30 li 3.4.4穿越建筑物时盾构控制技术31 li 3.4.5穿越管线施工技术措施33 li 3.4.6穿越管线施工时的应急预案34 li 3.4.7穿越建筑物时的信息化施工34 li 3.5盾构机遇到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处理35 li 3.5.1球状风化体的危害35 li 3.5.2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36 li 3.5.2漂石、球状风化体等大型障碍物的处理预案36 li 3.6盾构机刀盘结泥饼预防与处理37 li 3.6.1泥饼造成的危害37 li 3.6.2地层分析37 li 3.6.2刀盘系统为防泥饼采取措施38 li 3.6.3大直径与中心固定承压隔板的设计38 li 3.6.4搅拌系统对防止结泥饼的措施38 li 3.6.5施工过程控制措施39 li 3.7盾构机曲线段施工39 li 3.7.1区间曲线段情况分析39 li 3.7.2曲线段施工措施分析40 li 3.8小间距盾构掘进42 li 3.9联络通道的施工控制要点42 li 3.10盾构机始发与到达控制要点42 li 3.11盾构机过新洲河控制要点42 li 3.11.1工程概况42 li 3.11.2主要技术难点42 li 3.11.3对策分析43 li 3.12突发事件的控制44 li 3.13始发井和接收井工期的不可控性44 li 第四章 施工总体规划45 li 4.1 施工总体方案说明45 li 4.1.1盾构法区间长度45 li 4.1.2区间施工顺序45 li 4.1.3盾构区间施工部署45 li 4.2 降低工程风险的总体思路46 li 4.3 施工总体目标47 li 4.3.1工程管理目标47 li 4.3.2工期目标47 li 4.3.3 工程质量目标47 li 4.3.4施工安全目标48 li 4.3.5 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48 li 4.3.6信息管理目标48 li 4.3.7信息管理目标48 li 4.4施工进度总体安排48 li 4.4.1 施工进度参数的选定48 li 4.4.2 关键线路的工序安排48 li 4.4.3 施工总体进度安排49 li 4.5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49 li 4.5.1 项目组织机构49 li 4.5.2 盾构施工生产部人员配备50 li 4.6 施工水、电、材料供应计划52 li 4.6.1 施工用水供应计划52 li 4.6.2 施工用电计划52 li 4.7 工期保证措施52 li 4.7.1 技术管理保证52 li 4.7.2 设备物资保证53 li 4.7.3 设备配件供应55 li 第五章 盾构机及管片模具57 li 5.1盾构机选型57 li 5.1.1盾构机选型原则及依据57 li 5.1.2 不同厂商、类型的盾构机对比58 li 5.1.3 选盾构机设计特点60 li 5.1.4 所选盾构机对本工程的可靠性61 li 5.2盾构机的开挖模式62 li 5.2.1 敞开式62 li 5.2.2 土压平衡模式63 li 5.2.3 半敞开模式64 li 5.2.4 不同开挖模式与速度、推力和扭矩的关系64 li 5.3 盾构机主要部件功能描述65 li 5.3.1 开挖系统功能65 li 5.3.2 出渣系统功能67 li 5.3.3护盾69 li 5.3.4 人闸69 li 5.3.5 推进系统69 li 5.3.6绞接密封及铰接油缸70 li 5.3.7盾尾密封70 li 5.3.8泡沫注入系统71 li 5.3.9管片壁后注浆系统72 li 5.3.10 管片安装系统72 li 5.3.11后配套拖车73 li 5.3.12导向系统73 li 5.3.13辅助系统73 li 5.3.14液压系统74 li 5.3.15 电气系统、仪表和控制系统74 li 5.4 盾构机主要技术参数76 li 5.5 盾构机关键参数的计算81 li 5.5.1 盾壳的刚度和强度的计算81 li 5.5.2扭矩的计算82 li 5.5.3理论推力的计算83 li 5.5.4 盾构掘进机整机使用寿命83 li 5.6 盾构机的维护、保养83 li 5.7 管片模具加工精度和保证措施83 li 5.7.1 管片模具加工精度84 li 5.7.2 管模加工保证措施84 li 5.7.4管片生产方案(已报批)84 li 5.7.5管片生产初步计划84 li 第六章 施工准备、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86 li 6.1 施工准备86 li 6.1.1 施工准备阶段工作86 li 6.1.2 人员进场准备86 li 6.1.3 技术准备87 li 6.1.4 设备物资准备87 li 6.1.5 施工前现场调查87 li 6.2 补充地质钻探-已完成88 li 6.3 施工总平面布置88 li 6.3.1 场地布置原则88 li 6.3.2 香梅北站施工平面布置89 li 6.3.3XX西站平面布置图90 li 6.4 临时设施93 li 6.4.1 生产设施93 li 6.4.2 网络与通讯93 li 6.4.3 临时供水93 li 6.4.4 盾构施工临用电93 li 6.4.5盾构施工临用水94 li 6.5盾构隧道施工运输系统94 li 6.5.1 洞内水平运输系统94 li 6.5.2 垂直运输系统95 li 6.6 碴土管理及运输95 li 第七章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97 li 7.1盾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程序说明97 li 7.1.1 端头加固97 li 7.1.2 盾构机组装及调试100 li 7.1.3 盾构始发及试掘进105 li 7.1.4 盾构正常掘进施工工艺108 li 7.1.5 管片拼装114 li 7.1.6 盾构换刀作业115 li 7.1.7 环形间隙同步注浆121 li 7.1.8 盾构机到达123 li 7.1.9 盾构机拆卸125 li 7.2 管片生产及运输126 li 7.2.1 管片生产及供应计划126 li 7.2.2管片生产原材料控制126 li 7.2.3 管片生产工艺126 li 7.2.4 技术措施129 li 7.2.5 质量保证措施131 li 7.3 附属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程序说明131 li 7.3.1 洞门施工131 li 7.3.2 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施工134 li 7.4 区间管片衬砌防水施工137 li 7.4.1 防水施工137 li 7.4.2技术措施138 li 7.5 盾构隧道修补、洞内清理139 li 7.5.1 管片缺陷现象及原因分析139 li 7.5.2 修补材料139 li 7.5.3 主要施工方法及步骤140 li 7.5.4 质量要求140 li 7.6盾构穿越新洲河地段140 li 7.7硬岩地层、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掘进140 li 7.8 测量和监控量测141 li 7.8.1施工测量141 li 7.8.2 监控量测143 li 第八章 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147 li 8.1质量方针、目标、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147 li 8.1.1质量方针147 li 8.1.2质量目标147 li 8.1.3本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147 li 8.1.4质量管理体系147 li 8.1.5施工质量的控制程序147 li 8.1.6质量管理制度151 li 8.1.7防渗漏保证措施152 li 8.1.8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保护措施153 li 8.1.9为确保质量所采取的检测试验手段154 li 8.1.10成品保护措施155 li 8.1.11供货商的管理156 li 8.2安全保证措施156 li 8.2.1本工程的安全控制重点156 li 8.2.2安全管理体系157 li 8.2.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57 li 8.3应急预案159 li 8.3.1编制目的159 li 8.3.2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59 li 8.3.3反应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159 li 8.3.4应急反应组织人员构成162 li 8.3.4应急计划与建立162 li 8.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163 li 8.4.1文明环保目标163 li 8.4.2组织机构163 li 8.4.3文明环保施工管理制度163 li 8.4.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标准163 li 8.4.5实现文明环保目标的保证措施166 li 第九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167 li 12.1雨季施工167 li 12.2炎热天气施工167 li 12.3防台风措施168内容简介单线隧道总长为1674.08m。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在盾构掘进工程中采用了土压平衡掘进模式、敞开式掘进模式。隧道最大线路纵坡为25‰最小纵坡为2‰竖曲线半径最大为5000m最小为3000m。隧道拱顶埋深为10m~22m。区间右线长1013.012m含长链0.299m;左线长1018.046m含长链4.402m均为分修的单线盾构隧道。区隧道设3座联络通道两座与泵房合建。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冲洪积层、残积层、全~微风化岩层。……
盾构管片形式:
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采用300mm厚管片管片环宽1.5m管片分块采用一个封顶块、两个邻接块、三个标准块即5+1模式(A1+A2+A3+B1+B2+K)管片安装采取自下而上的原则由下部开始先装底部标准块(或邻接块)再对称安装标准块和邻接块最后安装封顶块封顶块安装时先径向搭接2/3径向推上然后纵向插入。拼装形式采用错缝拼装。
……
工程重难点:
右线有全长为319m三段全断面硬岩段左线有全长为377m三段全断面硬岩段。隧道穿越地面均有密集建筑物还要穿越交通主干道:地面均有很多建筑物其中需要采取措施处理和重点保护的有多处。联络通道的施工重点控制。盾构机的始发与到达为重点控制。盾构机穿越河段为重点控制。微风化花岗片麻岩盾构掘进过程中刀具磨损比较严重。过合断面硬岩技术主要为抗浮、抗喷涌、抗盾构机震动、抗隧道旋转、姿态控制和换刀控制。
……
编制于2013年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15.52MB
上传作者
不贵图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