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km长Ⅰ级国铁站前工程总价承包投标施工组织设计422页(知名集团).doc

投稿: 奢求 更新: 2021-07-15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江苏]26km长Ⅰ级国铁站前工程总价承包投标施工组织设计422页(知名集团) -2p项目位置:江苏
施工组织设计类型:投标
铁路等级:I级铁路
设计速度:200
线路长度:26km
主体工程内容:特大桥,大桥,中小桥,涵洞,站场
路基地基处理:砂碎石土工材料,袋装砂井,喷射搅拌桩,混凝土预制桩
路基支挡:混凝土挡土墙
轨道道床:双块式无砟轨道
计划工期:56月
质量目标:国家级优质,合格
附图及附表: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总体施工组织形象进度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组织机构图,工艺流程图,主要工程数量表,劳动力计划表,材料计划表,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表,测量、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编制时间:2014/p资料目录 -2p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
1. 编制说明1
1.1. 编制依据1
1.2. 编制原则1
1.3. 编制范围2
2. 工程概述3
2.1. 主要技术标准3
2.2. 工程概况3
2.3. 自然地理特征5
2.3.1. 地形地貌5
2.3.2. 地质条件5
2.3.3. 水文地质5
2.3.4. 气象特征6
2.3.5. 地震动参数7
2.4. 主要工程数量7
3. 工程建设条件9
3.1. 交通运输条件9
3.1.1. 铁路9
3.1.2. 公路9
3.2. 建筑材料分布情况9
3.3. 水、电、燃料等可用资源情况10
3.3.1. 施工用水10
3.3.2. 施工用电10
3.3.3. 施工用燃料10
4.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10
4.1. 主要工程特点11
4.2. 主要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措施12
5.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3
5.1. 施工管理目标规划14
5.1.1. 质量目标14
5.1.2. 安全生产目标14
5.1.3. 工期目标14
5.1.4. 环保、水保保护目标14
5.1.5.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5
5.1.6. 文明施工目标15
5.1.7. 文物保护目标15
5.2.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15
5.2.1. 施工组织机构15
5.2.2. 管理职责15
5.3. 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部署18
5.3.1. 施工区段划分18
5.3.2. 施工队伍部署18
5.4. 临时工程设置19
5.4.1.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19
5.4.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0
5.4.3. 施工驻地20
5.4.4. 施工便道20
5.4.5. 箱梁制(存)梁场21
5.4.6.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21
5.4.7. 填料集中拌和站21
5.4.8. 施工排水及排污22
5.4.9. 工地卫生保健22
5.4.10. 消防设施22
5.4.11. 施工用水22
5.4.12. 施工用电22
5.4.13. 通讯联络23
5.4.14. 主要临时工程数量23
6. 施工组织措施23
6.1.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23
6.1.1. 施工动员、人员培训23
6.1.2. 人员、机械设备进场及保障23
6.1.3. 技术准备23
6.2. 施工过程阶段组织措施25
6.2.1.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25
6.2.2. 抓住重点难点工程突出阶段重点25
6.2.3. 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材料供应26
6.2.4. 提前安排计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26
6.3. 施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26
6.3.1. 组织验收整改进行缺陷修复26
6.3.2. 编制竣工文件移交技术资料27
6.3.3. 保护成品、清理现场27
第二章 总体施工方案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案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28
1 总体施工方案28
1.2. 总体原则28
1.3. 总体施工顺序28
1.4. 施工顺序兼顾的因素28
2 .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30
2.1. 路基工程30
2.1.1. 工程概况30
2.1.2. 施工安排原则31
2.1.3. 施工组织顺序31
2.1.4. 土石方调配33
2.1.5. 施工队伍及进度安排33
2.1.6.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33
2.1.7.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33
2.1.8. 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及工艺34
2.1.9. 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56
2.1.10. 基床填筑施工方法及工艺59
2.1.11. 站场路基施工方法及工艺62
2.1.12. 过渡段施工方法及工艺62
2.1.13. 特殊地段路基施工方法66
2.1.14. 支挡及防护施工方法及工艺68
2.1.15. 排水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75
2.1.16. 相关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75
2.1.17. 路基沉降观测82
2.1.18. 确保路基填料标准、压实标准、工后沉降标准措施83
2.1.19. 确保接触网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综合接地线、连通管道等设施修建以及运架梁过程不损坏路基稳固与安全的工程措施86
2.1.20. 运架梁保证路基质量措施86
2.2. 桥涵工程87
2.2.1. 工程概况87
2.2.2. 施工队伍安排88
2.2.3. 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89
2.2.4.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89
2.2.5.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89
2.2.6. 基础施工方法及工艺89
2.2.7. 墩台施工方法及工艺106
2.2.8. 支架现浇施工方法及工艺113
2.2.9. 连续梁施工方法及工艺118
2.2.10. 桥面系施工方法及工艺118
2.2.11. 框架桥施工方法及工艺120
2.2.12. 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122
2.2.13.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22
2.2.14. 墩台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措施127
2.2.15.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措施128
2.2.16.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刚度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130
2.2.17. 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所规定的结构几何尺寸、变形、变位等要求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技术与工艺措施131
2.2.18. 跨既有公路施工防护措施131
2.3.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136
2.3.1. 工程概况136
2.3.2. 总体施工方案136
2.3.3.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136
2.3.4. 主要技术措施136
2.4. 施工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137
2.4.1. 施工控制测量与施工测量的组织137
2.4.2. 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137
2.4.3. 平面控制测量137
2.4.4. 高程控制测量138
2.4.5. 施工测量138
2.4.6. 竣工测量139
2.5. 原材料检测、工程试验方案140
2.6. 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应用140
2.6.1. 松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研究141
2.6.2. 桥梁沉降控制与监测技术142
2.6.3.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143
2.6.4.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线形控制技术144
2.6.5. 桩基钢筋接长冷挤压连接技术应用146
2.6.6. 无拉杆厂制钢模复合式大模板技术应用146
3. 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147
3.1. 跨S338特大桥工程147
3.1.1. 工程概况147
3.1.2. 施工方案147
3.1.3. 施工组织部署及主要资源配置148
3.1.4. 施工进度计划148
3.1.5. 施工平面布置148
3.1.6. 下部结构施工151
3.1.7. 上部连续梁施工152
3.1.8. 高墩施工过程中线形控制措施164
3.1.9. 大跨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线形控制措施164
3.2. 制架梁工程168
3.2.1. 箱梁预制168
3.2.2. 箱梁运架207
3.2.3. 箱梁预制施工技术措施224
3.2.4. 运架梁安全技术措施241
4. 过渡工程及接口工程方案244
4.1. 过渡工程方案244
4.2. 接口工程方案244
4.2.1. 路基与桥涵施工接口配合方案244
4.2.2. 特大桥连续梁与架梁工程施工接口配合方案245
4.2.3. 大临工程与本标工程施工接口配合方案245
第三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246
3. 施工进度安排246
3.1.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246
3.2. 各专业工程施工进度安排246
3.2.1. 路基工程246
3.2.1.1. 路基工程进度指标246
3.2.1.2. 路基工程进度计划247
3.2.2. 桥涵工程247
3.2.3. 制架梁工程249
3.2.4.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249
4. 各专业工程施工组织衔接安排249
5. 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进度横道图249
6. 关键线路249
第四章 “架子队”及劳动力组织、配置计划249
1. 架子队管理实施方案249
1.1. 架子队管理模式及构成框图249
1.2. 架子队人员配置说明249
1.3. 架子队管理制度249
1.3.1. 集中管理制度249
1.3.2. 劳务管理制度249
1.3.3.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249
1.3.4. 劳务合同管理制度249
1.3.5. 劳务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249
1.3.6. 工资支付保障制度249
1.3.7. 用工检查与监管制度249
2. 劳动力组织及配置计划249
第五章 物资供应计划及物流组织安排249
1. 物资供应原则249
2. 物资供应计划249
3. 物流组织安排249
4. 物流组织措施249
第六章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及配置计划249
1. 机械设备配备原则249
2. 主要机械作业线设备配备249
3.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组织计划249
3.1. 机械设备进场方式249
3.2.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249
4. 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配备计划249
4.1. 主要机械设备249
4.2. 试验和检测仪器配备249
第七章 工程用款、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249
1. 工程用款计划249
1.1. 工程用款管理249
1.2. 工程用款计划249
2. 临时用地计划249
3. 临时用电计划249
第八章 标准化管理249
1. 编制目的和编制原则249
2. 标准化管理目标249
3. 标准化管理要求249
4. “四化”支撑249
4.1. 工厂化249
4.2. 机械化249
4.3. 专业化249
4.4. 信息化249
5. 标准化实施方案249
6. 标准化管理实施要点249
6.1. 管理制度标准化249
6.2. 人员配备标准化249
6.3. 设备配置标准化249
6.4. 现场管理标准化249
6.4.1. 工地建设标准化249
6.4.2. 施工工艺标准化249
6.4.3. 用工模式标准化249
6.4.4. 物资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化249
6.4.5. 试验室管理标准化249
6.4.6. 控制测量标准化249
6.5. 过程控制标准化249
6.5.1. 路基工程施工过程控制249
6.5.2. 桥梁工程施工过程控制249
第九章 质量保证系统及措施249
1. 质量目标249
2. 质量保证体系249
2.1.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249
2.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249
2.3. 质量管理职责分配249
2.4. 质量管理制度249
3. 试验检测机构及监测制度249
3.1. 试验检测机构249
3.2. 检测、试验工作流程249
3.3. 检测、试验项目试验方案249
3.4. 监测制度249
3.4.1. 检验和试验249
3.4.2. 检验、试验设备的控制249
3.4.3. 检验和试验状态249
4. 创优目标及创优保证措施249
4.1. 创优目标249
4.2. 创优措施249
5.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49
5.1. 组织措施249
5.2. 管理措施249
5.2.1. PDCA循环控制质量249
5.2.2. 三阶段控制质量249
5.2.3. “三全”质量控制249
5.3. 经济措施249
5.4. 各专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49
5.4.1. 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49
5.4.2. 桥涵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49
5.4.3. 箱梁制架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9
5.4.4. 浆砌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9
5.5. 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9
5.5.1. 冬季施工准备工作249
5.5.2.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措施249
5.5.3. 钢筋工程冬季施工措施249
5.5.4. 路基工程冬季施工措施249
5.5.5. 桥梁工程冬季施工措施249
5.5.6. 预制箱梁冬季施工措施249
5.6. 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9
5.6.1. 雨季施工安排249
5.6.2. 雨季施工准备工作249
5.6.3. 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9
5.7. 施工工艺保证质量措施249
5.8. 原材料保证质量措施249
5.9. 竣工验收质量控制249
6. 克服质量通病的针对性措施249
7. 解决质量缺陷的有关措施249
8. 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249
8.1. 组织措施249
8.2. 管理措施249
8.3. 经济措施249
8.4. 技术措施249
第十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249
1. 安全生产目标249
2. 安全保证体系249
2.1. 安全保证体系及说明249
2.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249
2.2.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49
2.2.2.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249
2.3. 安全管理职责分配249
2.3.1. 项目经理职责249
2.3.2. 项目副经理职责249
2.3.3. 安全总监职责249
2.3.4.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249
2.3.5. 安全质量部部长职责249
2.3.6. 安全工程师职责249
2.3.7. 专职安全员职责249
2.3.8. 兼职安全员职责249
2.4. 安全管理制度249
2.4.1. 安全生产责任制249
2.4.2. 安全检查制度249
2.4.3.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49
2.4.4. 特殊工种职工持证上岗制度249
2.4.5. 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249
2.4.6. 安全奖罚制度249
3. 安全保证措施249
3.1. 安全管理重点249
3.2. 重点专业工程安全保证措施249
3.2.1. 现场布置安全技术措施249
3.2.2. 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措施249
3.2.3.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措施249
3.2.4. 制架梁工程施工安全措施249
3.2.5.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工程施工安全措施249
3.3. 其它安全保障措施249
3.3.1. 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249
3.3.2.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249
3.3.3.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249
3.3.4.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措施249
3.3.5. 防洪渡汛安全措施249
3.3.6. 跨公路施工安全措施249
3.3.7. 水上作业安全措施249
3.3.8. 设置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49
4. 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249
4.1. 安全风险预防措施249
4.1.1. 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及职责249
4.1.2. 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249
4.1.3. 主要风险项目及预防249
4.2.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49
4.2.1. 应急救援预案内容249
4.2.2. 突发事故报告249
4.2.3. 救灾防备措施249
4.2.4.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249
第十一章 工期保证措施249
1. 确保工期的组织措施249
1.1. 成立保证工期领导小组249
1.2. 建立完善的工期保证体系249
1.3. 具体组织措施249
1.3.1. 高度重视制约性强的征地拆迁工作249
1.3.2. 发挥技术及设备优势全力保障施工生产249
1.3.3. 现场科学组织加强工序衔接249
1.3.4. 开展劳动竞赛奖优罚劣249
1.3.5. 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249
2. 保证工期的制度措施249
2.1. 建立和健全工期目标责任制249
2.1.1. 明确项目管理层的责任249
2.1.2. 明确项目作业层的责任249
2.2. 实施工程调度管理制度249
2.3. 建立值班制度249
2.4. 建立请示制度249
2.5. 建立汇报制度249
2.6. 建立例会制度249
2.7. 建立检查反馈制度249
3.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249
3.1. 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49
3.2.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提高施工效率249
3.3. 实行网络管理、优化施工组织249
3.4. 保质量、保安全、加强环境保护以保证工期249
3.5. 加强技术管理落实技术责任制249
4. 保证工期的劳力、材料、机械保障措施249
4.1. 劳力组织保障措施249
4.2. 材料保障措施249
4.2.1. 计划用料措施249
4.2.2. 先检验后使用措施249
4.2.3. 材料储备249
4.3. 机械保障措施249
5. 特殊时段工期保证措施249
6. 确保工期的应急措施249
7. 工程进度的监控方法249
7.1. 关键线路网络监控法249
7.2. 形象进度监控法249
7.3. 单项进度指标监控法249
8. 重(难)点工程保证工期的措施249
第十二章 投资控制措施249
1. 组织措施249
2. 管理措施249
3. 技术措施249
第十三章 施工环保、水土保护目标及措施249
1. 方针和目标249
1.1.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方针249
1.2. 环保、水保目标249
2. 环保、水保管理体系249
2.1. 环保、水保体系及说明249
2.2. 环保、水保管理机构249
2.3. 环保、水保人员配置249
2.4. 环保、水保管理职责分配249
3. 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249
3.1. 施工环境保护内容249
3.2. 环境保护措施249
3.2.1. 水污染的防治249
3.2.2. 大气污染的防治249
3.2.3. 噪音污染防治249
3.2.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249
3.2.5. 弃渣的处理249
3.2.6. 植被保护措施249
3.2.7. 临时工程的环保249
4. 水土保持内容及措施249
4.1. 水土保持内容249
4.1.1. 水环境保护249
4.1.2. 生态环境保护249
4.2. 水土保持措施249
4.2.1. 路基工程水土保持249
4.2.2. 桥梁工程水土保持249
4.2.3. 大临工程水土保持249
4.2.4. 小临工程水土保持249
5.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及保护耕地措施249
5.1. 取弃土(渣)场土地复垦249
5.2. 施工便道土地复垦249
5.3. 施工场地土地复垦249
5.4. 生物化学措施249
第十四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249
1.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目标249
1.1. 文明施工目标249
1.2. 文物保护目标249
2.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体系249
3.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49
3.1. 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措施249
3.2. 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249
3.3. 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249
3.4. 创建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249
3.5.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宽松的外部社会环境249
4. 文物保护措施249
第十五章 职业健康目标及保障措施249
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249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49
2.1. 管理机构249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249
2.2.1.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249
2.2.2. 职业健康安全检查249
2.2.3.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249
3.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249
3.1. 劳动保护措施249
3.1.1. 重视劳动保护工作249
3.1.2.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249
3.1.3. 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249
3.1.4. 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249
3.1.5. 卫生勘察及健康教育249
3.1.6. 降低劳动强度249
3.1.7. 实行劳逸结合249
3.1.8.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249
3.1.9. 定期体检249
3.2. 医疗卫生保护措施249
3.2.1. 医疗保障措施249
3.2.2. 卫生防病措施249
3.2.3. 疫情报告制度249
3.2.4. 食品卫生管理措施249
3.2.5. 生活区卫生措施249
3.3. 职业病防治措施249
3.3.1. 加强职业健康体检249
3.3.2.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249
3.3.3. 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劳动施工组织249
4. 突发性公编制于2014年br/br//p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12.33MB
上传作者
奢求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