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鲁班奖全地下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投标文件技术标532页(知名集团).doc
内容介绍
[广东]创鲁班奖全地下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投标文件技术标书532页(知名集团) -2p项目位置:广东隧道用途:市政隧道
隧道总长度:30173m
隧道埋深类型:浅埋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
隧道施工方法:盾构法,明挖法
质量目标:国家级优质
编制时间:2012/p资料目录 -2p序 言- 1 -
第一篇 项目公司的组织与管理- 3 -
第一章 项目公司的组建及管理方案- 3 -
第一节 对项目的认识- 3 -
1.项目概况- 3 -
2.项目特点- 5 -
3.主要工程数量- 6 -
第二节 项目公司的组建- 7 -
1.公司名称及性质- 7 -
2.项目公司的注册- 7 -
3.项目公司的主要任务- 7 -
4.项目公司的人员组成- 7 -
第三节 项目公司的组织机构- 8 -
1.项目公司组织的建立- 8 -
2.项目公司组织机构框图- 8 -
3.管理模式- 8 -
第四节 项目公司职责划分- 10 -
1.项目公司职责- 10 -
2.项目公司职能划分- 10 -
3.项目公司领导班子及部门主要职责- 11 -
第五节 项目公司管理流程- 14 -
1.项目总体管理流程- 14 -
2.项目主要过程管理流程- 17 -
2.1资金管理流程图- 17 -
2.2合同管理流程图- 17 -
2.3进度管理流程图- 18 -
2.4接口管理流程图- 18 -
2.5质量管理流程图- 19 -
2.6信息管理流程图- 19 -
2.7安全管理流程图- 20 -
2.8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流程图- 20 -
2.9风险管理流程图- 21 -
第二章 拟投入项目公司的主要人员- 22 -
第一节 拟投入项目公司主要人员配置情况- 22 -
第二节 拟投入项目公司的主要人员情况表- 22 -
第二篇 设计及施工管理- 40 -
第一章 设计管理方案- 40 -
第一节 施工图设计管理体系- 40 -
1.施工图设计管理组织架构- 40 -
2.施工图设计管理各方的职责- 41 -
3.施工图设计管理工作流程- 41 -
第二节 施工图设计管理措施- 43 -
1.完善设计管理制度- 43 -
2.做好施工图设计前技术准备- 44 -
3.强化施工图设计进度控制- 44 -
3.1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管理- 44 -
3.2设计进度控制- 44 -
4.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 45 -
5.加强设计审查控制- 45 -
6.做好设计变更管理- 46 -
7.加强施工图设计信息管理- 46 -
第三节 设计与施工配合- 47 -
第二章 施工总承包组织与管理方案- 48 -
第一节 施工总承包任务划分- 48 -
1.施工总承包标段的划分原则- 48 -
2.施工总承包标段任务划分及队伍安排- 48 -
第二节 标段项目部组建方案- 51 -
1.标段项目部组建原则- 51 -
2.标段项目部的组建方案、组织架构及职责- 51 -
2.1标段项目部的组建- 51 -
2.2标段项目部主要人员配置- 52 -
2.3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 56 -
第三节 施工总承包管理措施- 58 -
1.资金管理措施- 58 -
2.施工图设计管理措施- 59 -
3.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59 -
4.质量管理措施- 60 -
5.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60 -
6.物资设备管理措施- 61 -
7.计划合同及验工计价管理措施- 62 -
8.分包管理- 62 -
9.接口及协调管理- 63 -
10.信息化管理- 64 -
11.风险管理- 65 -
12.人员管理措施- 65 -
13.项目公司驻地工程师管理- 65 -
第三章 各标段项目部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及拟投入的机械设备- 66 -
第一节 各标段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及主要管理人员简历- 66 -
第四章 项目总体筹划和施工计划- 136 -
第一节 管理目标- 136 -
1.工期目标- 136 -
2.质量目标- 136 -
3.安全及职业健康目标- 136 -
4.文明施工目标- 137 -
5.环保、水保目标- 137 -
6.投资控制目标- 137 -
7.科技创新目标- 137 -
第二节 初步人员动员与组织- 137 -
第三节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及交通疏解- 137 -
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38 -
2.车站、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138 -
3.轨道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138 -
4.常规设备安装与装修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138 -
5.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139 -
6.华强北段施工总平面布置- 139 -
7.车辆段、停车场施工总平面布置- 139 -
8.主变电站施工总平面布置- 139 -
第四节 项目总体施工方案- 139 -
1.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139 -
1.1施工阶段划分及总体施工流程- 140 -
1.2工程总体组织方案- 144 -
1.3标段施工组织方案- 146 -
2.前期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153 -
2.1征地拆迁- 153 -
2.2交通疏解- 154 -
2.3管线迁改及恢复- 156 -
2.4绿化迁改及恢复- 156 -
2.5技术准备- 156 -
2.6临时工程- 157 -
3.车站、区间土建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159 -
3.1车站、明挖区间总体施工方案- 161 -
3.2矿山法区间总体施工方案- 167 -
3.3盾构区间总体施工方案- 172 -
3.4人防工程- 177 -
3.5白蚁防治- 178 -
4.轨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178 -
4.1工程概况- 178 -
4.2总体施工方案- 179 -
4.3施工方法- 181 -
5.常规设备安装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181 -
5.1工程概况- 181 -
5.2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182 -
5.3施工工序流程- 184 -
6.建筑装饰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187 -
6.1施工总体方案- 187 -
6.2工期安排- 188 -
6.3管理措施与方法- 190 -
6.4施工场地布置- 192 -
7.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192 -
7.1施工总体方案- 193 -
7.2专业施工方案- 195 -
8.车辆段及停车场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204 -
9.华强北段总体施工方案- 204 -
9.1工程概况- 204 -
9.2工程特点- 204 -
9.3总体施工方案- 205 -
9.4施工措施- 208 -
10.主变电所工程施工总体方案- 209 -
10.1工程概况- 209 -
10.2总体施工方案- 209 -
11.同步实施工程施工总体方案- 211 -
11.1地下商业开发项目- 211 -
11.2与市政接驳的公交雨篷、行人过街通道、警用通讯工程- 211 -
11.3皇岗口岸110KV主变电站的围护结构及土石方工程- 212 -
11.4前海车辆段预留股道建设- 212 -
第五节 总体施工计划- 212 -
1.前期准备工程施工计划- 212 -
2.车站、区间工程施工计划- 212 -
3.轨道工程施工计划- 214 -
4.常规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计划- 215 -
5.系统设备安装计划- 215 -
6.车辆段、停车场及主变电所工程计划- 216 -
7.华强北段施工计划- 217 -
8.同步实施工程施工计划- 217 -
9.调试、试运行施工计划- 217 -
第六节 对市政府和招标人要求工期调整的承诺和应对措施- 217 -
1.承诺- 217 -
2.应对措施- 217 -
2.1组织措施- 217 -
2.2技术措施- 218 -
2.3资源投入措施- 218 -
第五章 施工进度表及保证措施- 219 -
第一节 施工进度表- 219 -
1.编制原则及说明- 219 -
1.1编制原则- 219 -
1.2编制说明- 219 -
2.主要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指标- 220 -
3.工程施工总体进度表- 221 -
4.施工进度横道图- 225 -
5.施工形象进度图- 226 -
6.关键线路- 226 -
7.工期目标与里程碑工期对照- 228 -
第二节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30 -
1.工期保证体系- 230 -
2.工期保证措施- 232 -
2.1组织措施- 232 -
2.2管理措施- 232 -
2.3技术措施- 233 -
2.4经济措施- 234 -
2.5资源保证措施- 234 -
2.6关键线路工程保证措施- 235 -
2.7雨季、台风季节工期保证措施- 235 -
2.8农忙、节假日期间工期保证措施- 236 -
2.9关键项目保证措施- 236 -
第三节 进场或现场条件困难情况下的工期保证措施- 237 -
第六章 施工机械与设备- 238 -
第一节 施工机械与设备的配置原则- 238 -
第二节 主要施工机械与设备配置方案- 238 -
1.盾构机配置- 238 -
2.车站、区间土建工程施工机械与设备- 239 -
3.轨道工程施工机械与设备- 241 -
4.常规设备安装、装修工程施工机械与设备- 242 -
5.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机械与设备- 243 -
6.车辆段和停车场主要施工机械与设备- 244 -
7.110kV主变电所工程施工机械与设备- 245 -
第三节 盾构机配置方案- 245 -
1.设备适用性选择- 245 -
2.盾构机配置- 246 -
3.盾构机适用性选择- 252 -
4.盾构机性能参数表- 253 -
5.进场保证措施- 254 -
6.盾构机进场滞后应对措施- 255 -
第四节 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及措施- 255 -
第七章 接口管理计划- 257 -
第一节 接口管理的基本原则- 257 -
第二节 接口分类及内容- 257 -
1.BT工程与非BT工程及外部环境接口内容- 257 -
2.BT工程内部接口内容- 258 -
2.1 BT工程内部各专业间接口内容- 258 -
2.2与同步实施工程接口内容- 261 -
2.3地铁与上盖物业工程的接口- 261 -
2.4地铁与临时设施的接口- 262 -
第三节 接口管理体系及流程- 262 -
1.接口管理体系- 262 -
2.接口管理流程- 262 -
2.1接口管理文件编制- 262 -
2.2接口协调会- 263 -
2.3接口问题的处理- 263 -
第四节 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5 -
1. BT工程与非BT工程与外部环境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5 -
1.1 BT工程与设计单位的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5 -
1.2 BT工程与前期工程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6 -
1.3 BT工程与甲供设备、材料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6 -
1.4 BT工程与非BT工程的系统专业设备施工单位接口- 267 -
1.5 BT工程与市政轨道交通其他线路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7 -
1.6 BT工程与外部环境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8 -
2.BT工程内部接口管理方案及措施- 268 -
3.地盘管理- 269 -
3.1地盘管理原则- 269 -
3.2地盘管理主要措施- 269 -
第八章 质量管理与保证方式- 271 -
第一节 质量管理计划- 271 -
1.质量目标- 271 -
2.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 271 -
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271 -
2.2质量管理职责- 271 -
3.质量管理流程- 273 -
4.质量管理措施- 274 -
4.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74 -
4.2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加强质量考核- 274 -
4.3加强风险管理及短板管理、重点控制重大质量风险- 274 -
4.4抓源头控制保工程质量的过程实施- 274 -
5.创优规划- 275 -
5.1 创优总目标- 275 -
5.2 创优组织机构及职责- 275 -
5.3 创优工作程序- 275 -
5.4创优管理措施- 275 -
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 276 -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76 -
2.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276 -
3.质量保证体系要素的分配- 278 -
4.质量主要保证制度- 279 -
第三节 工程质量控制原则及方法- 280 -
1.保证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原则与方法- 280 -
1.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280 -
1.2采购阶段质量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280 -
1.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281 -
1.4试运行阶段质量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282 -
2.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282 -
2.1图纸会审工作程序流程- 282 -
2.2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程序流程- 283 -
2.3施工材料进场检验程序流程- 283 -
2.4隐蔽工程报检程序流程- 284 -
2.5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程序流程- 285 -
2.6质量缺陷处理工作流程- 286 -
第四节 针对本项目的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87 -
1.土建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87 -
1.1结构防水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87 -
1.2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条件下区间隧道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88 -
1.3管片生产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89 -
1.4地铁结构耐久性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89 -
2.轨道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90 -
3.常规设备安装及建筑装饰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90 -
4.系统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291 -
第九章 施工安全与环境卫生维护方案- 293 -
第一节 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 293 -
1.管理目标- 293 -
1.1安全目标:实现“六无”- 293 -
1.2环保、水保目标- 293 -
1.3文明施工目标- 293 -
2.管理体系- 293 -
2.1管理模式- 293 -
2.2管理组织机构- 294 -
2.3管理职责- 294 -
2.4主要管理制度- 296 -
2.5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流程- 297 -
3.保证体系- 298 -
3.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298 -
3.2保证体系的运行- 298 -
4.管理措施- 300 -
4.1组织措施- 300 -
4.2管理措施- 300 -
4.3经济措施- 301 -
4.4技术措施- 301 -
第二节 绿色施工及环保- 302 -
第三节 风险管理- 303 -
1.风险源识别、评估及预防措施- 303 -
1.1风险源识别- 303 -
1.2风险源评估及预防措施- 304 -
2.风险源动态控制- 309 -
第四节 紧急事故处理- 310 -
1.事故处理原则- 310 -
1.1以人为本、科学决策- 310 -
1.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310 -
1.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310 -
1.4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10 -
2.事故处理程序- 311 -
第五节 应急预案管理- 311 -
1.应急预案体系- 311 -
1.1应急预案分类及主要内容- 311 -
1.2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结构图- 312 -
2.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 312 -
第六节 职业健康- 313 -
1.职业病防治- 313 -
2.劳动保护- 314 -
3.工地医疗卫生- 314 -
第七节 承诺- 314 -
第十章 施工人力配置方案- 316 -
第一节 施工人力配置- 316 -
1.施工人力配置原则- 316 -
2.施工人力配置方案- 316 -
2.1施工人力配置- 316 -
2.2工种配置- 317 -
3.劳动力计划表- 317 -
4.劳动力强度图- 318 -
第二节 施工现场人员管理- 318 -
1.现场施工人员管理方法- 318 -
2.现场施工人员培训考核及平安卡管理- 319 -
2.1培训与考核- 319 -
2.2平安卡管理- 319 -
3.特殊工种管理- 320 -
4.劳务工工资支付及保险- 320 -
5.现场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 321 -
5.1现场施工人员职业健康管理- 321 -
5.2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321 -
第十一章 分包情况与分包管理措施- 324 -
第一节 分包情况- 324 -
1.专业分包计划及分包内容- 324 -
2.分包商的选择原则- 324 -
3.分包商选择程序- 324 -
4.专业分包商选择方式- 325 -
第二节 分包管理体系及分包管理措施- 331 -
1.分包管理体系及主要职责- 331 -
1.1分包管理体系- 331 -
1.2管理职责- 332 -
2.分包管理原则- 332 -
3.分包管理措施- 333 -
3.1组织措施- 333 -
3.2合同措施- 333 -
3.3技术措施- 334 -
3.4经济措施- 334 -
第三节 分包工程接口管理- 335 -
1.分包工程接口内容- 335 -
2.分包工程接口管理原则与方法- 335 -
2.1分包工程接口管理原则- 335 -
2.2分包工程接口管理方法- 336 -
第十二章 重要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招标方案- 340 -
第一节 重要材料设备采购计划- 340 -
1.甲供材料及设备采购计划- 340 -
2.甲控乙购材料设备采购计划- 342 -
3.重要乙购材料设备采购计划- 344 -
第二节 甲控及重要乙购材料设备采购招标方案- 345 -
1.招标采购原则、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45 -
1.1招标采购原则- 345 -
1.2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46 -
2.需求计划和招标采购计划的编报、审批- 346 -
2.1需求计划的编报、审批- 346 -
2.2招标采购计划的编报、审批- 347 -
3.招标采购方式- 348 -
4.投标供应商的确定- 348 -
5.招标采购机构及信息发布方式、途径- 348 -
5.1招标采购机构- 348 -
5.2信息发布方式、途径- 348 -
6.供应商数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报送备案及材料设备供应- 348 -
6.1供应商数量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报送备案- 348 -
6.2材料设备供应- 349 -
7.招标采购质量和成本控制- 349 -
7.1质量控制- 349 -
7.2成本控制- 349 -
8.验收、搬运、贮存与发放- 349 -
第三节 甲供材料设备采购招标和供应配合方案- 350 -
第十三章 防灾紧急应变方案- 351 -
第一节 防灾紧急应变保证体系- 351 -
1.防灾紧急应变原则- 351 -
2.可能发生的灾害分析- 351 -
3.防灾紧急应变体系- 351 -
3.1风险监控系统- 351 -
3.2专家会商系统- 352 -
3.3预警决策支持系统- 352 -
3.4防灾紧急应变组织机构及职责- 352 -
3.5防灾紧急应变资源保障- 353 -
3.6人员培训- 355 -
3.7方案演练- 355 -
4.防灾紧急应变响应- 356 -
4.1防灾紧急应变响应程序- 356 -
4.2报警与通告- 356 -
4.3指挥与控制- 357 -
4.4通信- 357 -
4.5事态监测与评估- 357 -
4.6保护与疏散- 357 -
4.7治安与警戒- 358 -
4.8医疗与卫生服务- 358 -
4.9抢险与救援- 358 -
4.10危险物质控制- 358 -
4.11信息发布与公众关系- 358 -
5.防灾紧急应变现场恢复- 359 -
6.防灾紧急应变方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359 -
第二节 防灾紧急应变措施- 359 -
1.事故灾难类应变措施- 359 -
1.1深基坑坍塌应急措施- 359 -
1.2隧道坍方应急措施- 359 -
1.3高边坡滑坡应急措施- 360 -
1.4燃气管道泄漏、爆炸应急措施- 360 -
1.5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360 -
1.6隧道突水、涌水应急措施- 360 -
2.自然灾害应变措施- 361 -
3.公编制于2012年br/br//p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23.32MB
上传作者
銘記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