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煤层瓦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47页(明挖法新奥法).doc
内容介绍
[云南]穿越煤层瓦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47页(明挖法新奥法)项目位置:云南隧道用途:公路隧道隧道总长度:2950m隧道埋深类型:浅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 超前钻探, 地质雷达超前支护:超前锚杆支护, 超前管棚支护初期支护类型:喷射混凝土, 锚杆, 格栅钢架, 型钢钢架, 其他初期支护隧道衬砌类型: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方法:矿山(钻爆)法, 掘进机法, 明挖法隧道开挖方法:台阶法,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计划工期:33月附图及附表: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组织机构图, 工艺流程图, 主要工程数量表, 劳动力计划表, 材料计划表编制时间:2014资料目录li 1.编制依据及范围- 1 - li 1.1编制依据- 1 - li 1.2编制范围- 1 - li 1.3编制原则- 1 - li 2.工程概述- 2 - li 2.1技术标准- 2 - li 2.2工程概况- 2 - li 2.3工程地质- 3 - li 2.4地震- 3 - li 2.5气候- 4 - li 2.6工程特点- 4 - li 2.7支护参数- 4 - li 3.施工安排- 6 - li 3.1施工组织部署- 6 - li 3.2施工进度计划- 6 - li 3.3施工准备- 6 - li 3.4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8 - li 3.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 - li 3.6临时设施- 8 - li 3.7弃碴场- 9 - li 3.8工地实验室- 9 - li 3.9钢筋加工场- 10 - li 3.10炸药库- 10 - li 3.11消防设施- 11 - li 3.12污水处理设施- 11 - li 3.13通讯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1 - li 4.施工技术方案- 11 - li 4.1总体施工方案- 11 - li 4.2洞口段开挖和支护施工方案- 12 - li 4.2.1进洞计划- 12 - li 4.2.2洞口边、仰坡刷坡及支护- 13 - li 4.2.3左线套拱施工- 14 - li 4.2.4隧道明洞开挖- 18 - li 4.2.5明洞衬砌- 18 - li 4.2.6明洞回填- 19 - li 4.2.7超前支护- 19 - li 4.3 洞身开挖- 22 - li 4.3.1 各类围岩开挖方法- 23 - li 4.3.2 爆破设计- 26 - li 4.3.3装碴运输- 31 - li 4.3.4隧道开挖质量控制要点- 32 - li 4.4初期支护- 33 - li 4.4.1系统锚杆- 34 - li 4.4.2钢筋网- 36 - li 4.4.3钢拱架- 36 - li 4.4.4喷射混凝土- 37 - li 4.4.5初期支护施工控制要点- 39 - li 4.4.6初期支护质保措施- 41 - li 4.5防排水工程- 42 - li 4.5.1洞身防水- 42 - li 4.5.2洞身排水- 43 - li 4.5.3结构缝防水- 44 - li 4.5.4洞口防排水- 44 - li 4.6二次衬砌- 45 - li 4.6.1仰拱- 45 - li 4.6.2衬砌钢筋- 47 - li 4.6.3二次模筑衬砌- 47 - li 4.7混凝土路面- 49 - li 4.8洞内装饰- 51 - li 4.9隧道施工通风- 51 - li 4.9.1压入式通风- 52 - li 4.9.2巷道式通风- 52 - li 4.10其他辅助施工措施- 56 - li 4.11施工测量- 57 - li 4.12监控量测- 57 - li 4.13隧道不良地质处治- 60 - li 4.13.1明洞软弱地基处理- 60 - li 4.13.2浅埋软弱围岩段处理- 60 - li 4.13.3洞身断层破碎带处治- 60 - li 4.13.4涌水处理- 60 - li 4.13.5溶洞处理- 61 - li 4.14抗震段施工及质保措施- 62 - li 4.15施工注意事项- 63 - li 5.重点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66 - li 5.1穿越煤层施工的安全控制- 66 - li 5.1.1预测、防治煤层瓦斯的方法- 66 - li 5.1.2穿越煤层的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 70 - li 5.1.3煤层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76 - li 5.1.4瓦斯隧道施工安全规则- 76 - li 5.1.5通风管理制度- 78 - li 5.1.6爆破技术规则- 78 - li 5.1.7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79 - li 5.1.8洞内防火措施- 80 - li 5.2瓦斯监测- 81 - li 5.3岩溶区施工的安全控制- 83 - li 5.4断层破碎带施工的安全控制- 83 - li 5.5涌突水施工的安全控制- 85 - li 5.6控制超欠挖的技术措施- 86 - li 5.7控制变形及防坍塌的技术措施- 87 - li 5.7.1控制变形的主要技术措施- 87 - li 5.7.2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措施- 88 - li 6.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89 - li 7.质量保证措施- 89 - li 7.1质量目标- 90 - li 7.2质量组织保证体系- 90 - li 7.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90 - li 7.4质量体系职责分配- 90 - li 7.5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94 - li 8.安全保证措施- 101 - li 8.1安全目标- 101 - li 8.2安全组织体系- 101 - li 8.3 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 102 - li 8.4安全生产管理重点- 103 - li 8.5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5 - li 8.5.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105 - li 8.5.2做好安全交底- 106 - li 8.5.3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07 - li 8.5.4防火、防水安全措施- 107 - li 8.5.5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107 - li 8.6安全生产检查措施- 111 - li 8.7安全生产奖惩制- 112 - li 8.8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12 - li 8.8设备、用电安全管理措施保证- 112 - li 8.9特殊和不良地质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13 - li 9.隧道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和防止措施- 114 - li 9.1易塌方地段在进洞前忽视做仰坡防护及预防措施:- 114 - li 9.2洞口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的预防措施;- 114 - li 9.3隧道施工易出现超欠挖的预防措施:- 114 - li 9.4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钢筋网等临时支护的预防措施:- 115 - li 9.5台车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115 - li 9.6结构防排水施工处理不当的预防措施;- 115 - li 9.7衬砌中防水层在铺设中有破损、折曲现象的预防措施:- 116 - li 9.8注浆时压力控制不足影响注浆效果的预防措施:- 116 - li 9.9仰拱施工预防措施:- 116 - li 9.10电缆槽施工控制措施:- 116 - li 9.11坍塌方施工预防措施:- 116 - li 10.综合应急预案- 117 - li 10.1编制目的- 117 - li 10.2编制依据- 117 - li 10.3适用范围- 117 - li 10.4预案体系- 117 - li 10.5工作原则- 118 - li 10.6组织机构及职责- 119 - li 10.6.1组织体系- 119 - li 10.6.2指挥机构及职责- 120 - li 10.6.3项目指挥机构职责- 120 - li 10.6.4项目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及联络方- 121 - li 10.7预防与预警- 122 - li 10.7.1 危险源监控- 122 - li 10.7.2预警行动- 123 - li 10.8信息报告与处置- 124 - li 10.9应急响应- 125 - li 10.10应急结束- 127 - li 10.11善后处置- 127 - li 10.12保障措施- 128 - li 10.13培训、演练及实施- 132 - li 10.14其他- 132 - li 11.工期保证措施- 133 - li 11.1工期目标- 133 - li 11.2工期保证体系- 133 - li 11.3工期保证措施- 133 - li 11.3.1管理措施- 133 - li 11.3.2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134 - li 11.3.3技术措施- 134 - li 11.4生产要素保证- 134 - li 11.5雨季施工措施- 135 - li 11.6冬季施工措施- 136 - li 12.环保、水保措施- 137 - li 12.1施工环境现状及环保和水保的主要特点- 137 - li 12.2方针和目标- 137 - li 12.3建立环保管理机构完善保证体系- 137 - li 12.4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 137 - li 12.4.1施工环境保护内容- 138 - li 12.4.2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38 - li 12.5水土保持措施- 139 - li 12.5.1水土保持内容- 139 - li 12.5.2生态环境保护- 139 - li 13.文明施工、文物保护- 139 - li 13.1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目标- 139 - li 13.1.1文明施工目标- 139 - li 13.1.2文物保护目标- 140 - li 13.2文明施工措施- 140 - li 13.2.1建立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40 - li 13.2.2文明施工措施- 140 - li 13.3文物保护措施- 141 - li 14.信息化管理- 141 - li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li 机械设备表 li 试验设备表 li 隧道洞口平面布置图内容简介铁路等级:公路-I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80km/h;断面组成:0.75+0.5+3.75×3+0.75+0.75=14m;设计基准期:100;设计安全等级:二级;地震基本烈:8~9度;隧道右线长2950m,左线长2972m。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单洞平均开挖断面约150m³III级围岩1460mIV级围岩3200m,V级围岩1255m。除出口段右幅1333.349m位于半径1752.213m、左幅1370.665m位于半径1714.2468m的曲线外其余均为于直线上。 临时设施包括洞内高压风水管路、通风管路、高压电缆、照明线路、临时通讯线路及施工抽排水管等。开工日期:2014年7月10日 竣工日期:2017年4月30日
工程特点:
隧道通过煤系地层时会有瓦斯溢出隧道煤系地有可能穿过采空区及塌陷区;施工可能遇到突水:本隧道预计涌水量单线枯水期6000m³/d,丰水期60000m³/d。各组地层接触带附近有可能遇到突水;遇到溶洞、断裂带和裂隙密带有可能发生较大的涌突水情况。因此施工安全风险较大。
……
技术方案: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部分均采用新奥法施工主要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隧道掘进主要采用钻爆法施工辅助采用机械开挖无轨运输出渣初期支护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自动喷浆机喷射混凝土施工仰拱采用搭设临时栈桥整体段施工二次衬砌浇筑采用12米液压模板台车。进洞前在隧道洞口打设¢108×6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采取三台阶微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隧道开挖采用洞口建立高压供风站供风、YT28风动凿岩机钻眼塑料导爆管毫秒雷管微差爆破电雷管起爆、加设辅助眼与掏槽眼、周边轮廓采用光面爆破。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采用装载机装碴自卸车出碴。喷射砼采用TK-961自动喷浆车作业;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输送泵灌筑二次衬砌混凝土。隧道通风采用大功率风机、大管径软管压入式通风。隧道施工采用地质调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孔探测等综合手段进行地质超前预报。
……
编制于2014年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3.57MB
上传作者
少数期待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