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级双线铁路钻爆法隧道工程土建施工组织设计206页(含斜井横洞).doc

投稿: 三秋树木 更新: 2021-07-15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贵州]Ⅰ级双线铁路钻爆法隧道工程土建施工组织设计206页(含斜井横洞)项目位置:贵州隧道用途:铁路隧道隧道总长度:9507m隧道埋深类型:深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 超前红外探水, 超前钻探, 地质雷达超前支护:超前锚杆支护,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支护, 超前管棚支护初期支护类型:喷射混凝土, 锚杆, 格栅钢架, 型钢钢架隧道衬砌类型:整体式衬砌, 复合式衬砌隧道施工方法:矿山(钻爆)法, 其他施工方法隧道开挖方法:全断面法, 台阶法, 双侧壁导坑法辅助坑道:斜井, 横洞计划工期:34月质量目标:合格附图及附表: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组织机构图, 工艺流程图, 劳动力计划表, 材料计划表, 资金计划表, 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表, 测量、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编制时间:2009资料目录li 1.编制依据1 li 1.1编制依据1 li 1.2编制原则2 li 2.编制范围3 li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 li 3.1设计标准3 li 3.2工程概况3 li 3.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3 li 3.3.1工程地质3 li 3.3.2水文、气象4 li 3.4工程施工条件5 li 3.4.1交通与运输5 li 3.4.2 水源5 li 3.4.3建筑材料5 li 3.4.4 通讯5 li 3.5工程特点、难点及重点6 li 3.5.1设计标准高6 li 3.5.2地质复杂6 li 3.5.3施工任务重、工期紧工程组织管理是难点8 li 3.5.4道路差运输条件困难8 li 3.5.5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8 li 3.6主要工程数量9 li 4.施工总体方案9 li 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11 li 4.1.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划分11 li 4.1.2施工队伍安排及施工任务划分14 li 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18 li 4.2.1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原则18 li 4.2.2施工便道、便桥、便涵设置与规划18 li 4.2.3施工生活驻地规划与设置20 li 4.2.4拌和站、钢筋加工厂规划与设置20 li 4.2.4火工品库21 li 4.2.5弃碴场规划22 li 4.3过渡方案及过渡设计22 li 4.4施工用电22 li 4.5施工用水25 li 4.6施工测试26 li 4.6.1 测量工作规划26 li 4.6.2 试验工作规划28 li 4.7 内业资料29 li 4.7.1 内业资料的管理范围29 li 4.7.2 内业资料管理实行专人管理29 li 4.7.3 内业资料管理人员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9 li 4.7.4 内业资料实行签字制度29 li 4.7.5 留存影像资料29 li 4.7.6 有关施工日志填写29 li 4.7.7 内业资料分类保管30 li 4.8施工程序30 li 5.大岐山隧道的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31 li 5.1施工顺序32 li 5.2隧道主要施工方法、施工工艺33 li 5.2.1隧道明洞和洞口段施工33 li 5.2.2隧道进洞施工34 li 5.2.3洞身开挖40 li 5.2.4 隧道出砟及运输方法46 li 5.2.5喷锚支护施工46 li 5.2.6仰拱、仰拱填充(底板)施工54 li 5.2.7防排水施工56 li 5.2.8二次衬砌施工63 li 5.2.9二次衬砌拱背回填注浆68 li 5.2.10 附属工程施工70 li 5.3隧道辅助施工措施71 li 5.3.1隧道施工排水及污水处理71 li 5.3.2 隧道施工通风和降尘73 li 5.3.3 施工高压供风、供水77 li 5.3.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80 li 5.3.5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88 li 5.3.6 隧道监控量测90 li 5.3.7 无砟轨道施工前隧道沉降评估95 li 5.4隧道施工控制技术措施97 li 5.4.1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措施97 li 5.4.2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技术措施99 li 5.4.3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措施101 li 5.4.4快速施工技术措施103 li 5.4.5保护围岩控制变形动态管理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104 li 5.4.6 确保光面爆破炮眼残留率的技术措施105 li 5.4.7隧道超欠挖控制技术措施105 li 5.4.8保护隧道基底的技术措施106 li 5.4.9喷射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07 li 5.4.10隧道支护衬砌内实外美的技术措施107 li 5.4.11保证二次衬砌拱顶填充密实的技术措施108 li 5.4.12隧道衬砌防渗漏抗裂技术措施108 li 5.4.13快速堵水技术措施109 li 5.4.14防水板铺设技术措施109 li 5.4.15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措施110 li 5.5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111 li 5.5.1隧道风险评估111 li 5.5.2大岐山隧道施工风险识别及原因分析111 li 5.6 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应急措施116 li 5.6.1 突水、突泥116 li 5.6.2 坍塌117 li 6.科技创新118 li 6.1联合国内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攻关118 li 6.2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及其工法整理安排118 li 6.2.1在本工程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118 li 6.2.2在本工程使用的新仪器和设备119 li 6.2.3新工艺和新技术工法整理安排119 li 7.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使用计划120 li 7.1施工总工期120 li 7.2施工架子队和单元划分121 li 7.3工期安排121 li 7.3.1进度指标121 li 7.3.2工期计算122 li 7.3.3里程碑事件123 li 7.4 资金使用计划123 li 7.4.1资金管理123 li 7.4.2资金流动计划124 li 7.4.3合同用款计划124 li 8.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124 li 8.1主要材料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124 li 8.1.1主要材料计划124 li 8.1.2招标采购规划125 li 8.1.3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组织方案125 li 8.1.4 保证材料供应的措施126 li 8.1.5 材料供应的应急预案126 li 8.1.6 主要材料质量控制126 li 8.2主要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127 li 8.2.1配备原则127 li 8.2.2主要施机械设备配备及调配计划128 li 9.试验机构、试验手段、检测程序及试验的总体安排128 li 9.1试验机构、人员设置及职责128 li 9.1.1试验机构、人员设置128 li 9.1.2项目部工地试验室职责128 li 9.2试验设施129 li 9.3工程试验内容129 li 9.4试验手段130 li 9.5检测程序131 li 9.6 工程试验质量保证措施131 li 9.7试验工作的总体安排132 li 9.7.1 试验检测项目132 li 9.7.2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试验计划132 li 10.各项措施133 li 10.1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133 li 10.1.1质量目标133 li 10.1.2创优规划133 li 10.1.3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34 li 10.1.4质量保证措施139 li 10.2安全保证措施154 li 10.2.1安全目标154 li 10.2.2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54 li 10.2.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56 li 10.3工期保证措施164 li 10.3.1工期目标164 li 10.3.2工期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64 li 10.3.3工期控制方法164 li 10.3.4工期保证措施165 li 10.3.5工期风险管理172 li 10.4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72 li 10.4.1冬季施工安排172 li 10.4.2雨季施工安排174 li 10.5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177 li 10.5.1制度保证措施177 li 10.5.2具体保证措施178 li 10.6施工环保、水保、文明施工及文物保证措施179 li 10.6.1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护措施179 li 10.6.2 文明施工措施184 li 10.6.3 文物保护措施186 li 10.7减低造价、节约用地、节能及各类资源管理措施187 li 10.7.1 减低造价措施187 li 10.7.2节约用地措施188 li 10.7.3节能及各类资源管理措施188 li 10.8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189 li 10.8.1相关生产风险源的识别189 li 10.8.2安全应急救援预案190 li 10.8.3突发事故报告、应急措施及处理192 li 10.9相邻管段及相关工程接口的协调沟通与配合措施199 li 10.9.1与业主的配合与协调199 li 10.9.2与监理单位的配合与协调199 li 10.9.3与设计单位的配合与协调200 li 10.9.4与其他施工单位的配合与协调200 li 10.9.5与地方有关部门及当地居民的配合与协调201 li 11.需附的图表201内容简介隧道为Ⅰ级双线铁路隧道线间距4.8m设计行车速度为250km/h并预留提速条件建筑限界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接近限界。正洞长9507m隧道最大埋深约528.5m。隧道有段设置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呈62°的斜井斜井斜长1429.14m;隧道设置与线路垂直的横洞。本隧道碳化等级为T2,衬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隧道衬砌采用C30混凝土或C35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防水要求高。通风主要采用压入式通风。便道按照双车道设计便桥为2跨钢桥结构。路面宽6.5米。石方爆破段铺设10cm碎石。工程内容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仰拱、沟槽及附属、无砟道床等。
  开工日期:2009年12月19日 完工日期:2012年10月20日
  工程地质:隧道地处低山区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砂岩、页岩、燕山期花岗岩偶见灰岩薄层。山坡覆盖层厚2~4m古生界砂岩、页岩岩体较破碎花岗岩风化壳浑厚。地形陡峻隧道围岩以Ⅲ~Ⅳ级为主局部穿越灰岩夹层段可能涌水涌泥隧道穿越多条断层(四条断层及六条次级断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隧道存在断层、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条件部分断层破碎影响带较宽。
  ……
  施工方法: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光面爆破技术。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开挖支护采用四步CD法进行。Ⅴ级围岩采用四步CD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Ⅳ级围岩根据围岩破碎情况采用四步CD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或台阶法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斜井和横洞根据围岩状况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隧道正洞主要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方法施工辅助洞进洞采用超前小导管结合型钢拱架的方法进行施工。大管棚采用Φ108热轧无缝钢管壁厚6mm环向间距0.4m长40m外插角1~3°压注M20水泥砂浆。在软弱围岩地层中施工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预加固地层技术。隧道底部均采用仰拱结构。喷锚支护全断面施作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护开挖并灌筑仰拱及填充混凝土一次灌筑仰拱混凝土长度6~8m。隧道防水施工主要EVA防水板加土工布、橡胶止水带(止水胶)。
  ……
  编制于2010年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2.59MB
上传作者
三秋树木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