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钢内筒施工工法..doc
内容介绍
烟囱钢内筒施工工法内容简介目前从国内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来看电厂的烟气排放势必要经过脱硫但目前各电厂所普遍采用的湿法石灰石脱硫工艺会使烟气温度大幅减低造成烟气在烟囱内筒壁结露加剧了烟气通道的腐蚀传统设计的烟囱已很难满足电厂使用寿命要求烟囱钢筋混凝土外筒内设置钢内筒目前已成为使烟囱达到设计使用寿命要求的主流方案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在众多的钢内筒施工方法中气顶施工以其特有的优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以及其施工的高效性必将越来越多的被电力施工单位所采用。2. 工法特点
2.0.1 气顶法采用通用的常规机具节省大量装备投资
虽然顺装法能够大大减轻提升重量可以采用常规吊装机具但高空作业量太大从安全上考虑不可取。若采用以往的的任何一种倒装法由于最终的提升重量都相当于钢内筒筒体总重无论是卷扬机提升或液压顶升一般施工企业原有的装备往往都难以胜任必须为此而添置超重型的专用起重设备耗资需百万元以上。采用气顶倒装法则由于把组装过程中的钢内筒自身转化为顶升工具免去了传递重力的构件与机具仅需提供一个气源装置即2-3台空压机、储气罐等都是常见的型号与普通的规格是一般施工企业所具备的所以几乎不必进行机具的投资这对一般施工单位尤是有利。
2.0.2 气顶法对邻近构筑物不增加施工荷载
采用气顶法在筒体的组装与提升过程中其力的作用点始终在筒体基础上而且力的大小也不大于运行载荷钢内筒组装时对外筒及其外筒内壁上的各层钢平台和内筒基础以外的地面都不产生施工荷载;若采用其他倒装法其中某几层钢平台受力因安装吊具而增大钢平台和外筒壁因此需要加强而若采用液压顶升倒装法重力也要从筒身通过三根立柱传到内筒基础以外的地面上因而必须增加立柱基础等设施气顶倒装法可以省去此类加强费用而获得经济效益。
2.0.3 采用气顶倒装法有良好的稳定性
采用卷扬机和索具抬吊或液压顶升法的倒装其对筒身的提升着力点往往低于被组装筒身的重心而且组装得愈高其重心高于着力点距离越大稳定性也就越差。气顶倒装法则和以上情况完全不同由于它的提升着力点是在接近顶端的封头内表面上它始终高于被组装筒体的重心而且随着钢内筒的逐步增高提升着力点高于筒体重心的距离也愈来愈大稳定性也会更好特别当封头正中再装上一个牵引滑轮组的情况下靠牵引滑轮组克服静摩擦力则稳定性更好几乎是悬浮式上升对钢平台没有产生撞击。
2.0.4 采用气顶法可以节省更多的辅助用料
组装过程中的钢内筒始终承受着一定的正压有使筒壁自动保持圆形的作用力所以筒体不会发生椭圆或多角形的变化采用其他方法因钢筒的壁厚与直径比较小接近薄壁结构容易产生变形为此需在筒节内焊接十字支撑装拆这些十字支撑既费料又费时费工。
2.0.5 采用气顶法对多管式烟囱优点更突出
气顶工艺可以两个筒或多个筒同时施工特别在两根筒同时施工时有着其它方法没有的优势那就是焊接和顶升对口可以交替进行使劳动力和机械的潜力发挥到最大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 适用范围
该成套技术可推广应用于能源、化工和冶金等行业的烟囱钢内筒安装及检修;其高度可在240m及以上直径可在6m及以上总重量可在600t以上支承方式可以是自立式、悬挂式、混合支承式。具体应用的高度、重量和支承方式取决于气压顶升装置的参数、导向轮的位置布置等的合理组合。
4. 工艺原理
气顶倒装施工工艺原理如同“气缸与活塞”的关系(见示意图)。用外筒施工时用的卷扬机组装好一定高度的钢内筒顶端段(约10m)在接近顶口处装上一个密封用的堵头构成一个敞口的“气缸体”将其套在由粗细圆柱体构成的“内底座”外周。内底座外圈与钢内筒相接处设密封圈。这样在密封圈以上封头以下筒壁所包围的范围内 就构成了一个密闭腔。外部气源通过管道由底向密闭腔内通入压缩空气当作用于封头的空气压力超过已经组对的上筒段(包括封头在内)的重量并足以克服密封圈与筒内壁的摩擦力时钢内筒便开始上升。待气压顶升使上筒段的下口宽度超过后续节的钢板宽度以后便将卷制的弧形钛钢复合板(4块围成一个整圈)放在组装平台上与上部钢内筒进行组对并进行焊接这样上筒段便长了一节(2m)再进行气顶上升合围组焊后续筒节与上段对焊如此一节复一节使筒段累计接长到设计标高。
全文8千余字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89.10KB
上传作者
三秋树木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