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四车道隧道设计计算186页doc
内容介绍
[毕业设计]双向四车道隧道设计计算书186页资料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设计要求 第三章 初步设计 第四章 洞门设计 4.1洞门设计步骤 4.2洞门结构设计计算 4.2.1端墙式洞门设计计算 4.2.2翼墙式洞门设计计算 4.3洞门验算 4.3.1 端墙式洞门验算 4.3.2 翼墙式洞门验算 第五章 通风、照明与排水设计 5.1 通风设计 5.1.1 调查 5.1.2 通风方式 5.1.3 通风方式的选择 5.1.4 污染空气的稀释标准 5.1.5 需风量 5.2照明设计 5.2.1.入口段亮度 5.2.2.过度段亮度 5.2.3过渡段长度 5.3 防排水系统设计 5.3.1 防排水的一般规定 5.3.2 隧道防排水设计 5.3.2.1防水工程 1、衬砌柔性防水工程 2、衬砌漏水防止工程 3、隧道防水的规定 4、防水层 5、“三缝”防水 5.3.2.2 隧道排水工程 5.3.2.3都溪隧道防排水设计 第六章 隧道衬砌设计 6.1隧道洞身初期支护设计 6.1.1围岩压力计算 6.1.1.1隧道的宽度B与高度Ht的确定 6.1.1.2 判断隧道深、浅埋 6.1.2深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 6.1.2.1垂直均布压力的计算 6.1.3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 6.1.4 各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6.1.4.1计算各级围岩的hq和Hp 6.1.4.2隧道围岩深、浅埋的判断 6.1.4.3各级围岩压力的确定 6.2 锚喷支护的计算与设计 6.2.1 计算 6.2.1.1端头锚固型锚杆 6.2.1.2全长粘结式锚杆 6.2.2锚杆的设计与计算 6.2.3喷射混凝土层的设计与计算 6.2.4 Ⅴ级围岩段锚喷支护设计与计算 6.2.5其他围岩段即Ⅳ、Ⅲ、Ⅱ、Ⅱ加宽段四围岩段锚喷支护设计与计算 6.3.1 Ⅴ级围岩的洞身二次衬砌设计 6.3.1.1计算需要的基本参数 6.3.1.2 ANSYS建模 6.3.1.3 ANSYS模型分析结果 6.3.2 Ⅳ级围岩的洞身二次衬砌设计 6.3.2.1计算需要的基本参数 6.3.2.2 ANSYS模型分析结果 6.3.3 Ⅲ级围岩的洞身二次衬砌设计 6.3.3.1计算需要的基本参数 6.3.3.2 ANSYS模型分析结果 6.4 隧道洞身二次衬砌配筋计算 6.4.1 配筋计算理论分析 6.4.1.1偏心受力构件 6.4.1.2对称配筋矩形截面的配筋计算及复核 6.4.2 Ⅴ级围岩段配筋计算 6.4.2.1截面设计 6.4.2.2截面复核 6.4.3 IV级围岩段配筋计算 6.4.3.1截面设计 6.4.3.2截面复核 6.4.4 Ⅲ级围岩段配筋计算 6.4.5 Ⅱ级围岩段二次衬砌设计 第七章 施工组织设计 7.1隧道施工组织概述 7.2项目总体施工方案 7.2.1总体施工安排 7.2.2隧道开挖 7.2.3爆破设计 7.2.4仰拱施工 7.3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7.4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7.4.1施工方案选择所要考虑的因素 7.4.2 明洞段施工方法比选及施工 7.4.3 暗洞施工方案比选 7.4.4暗洞施工方法设计 7.4.4.1单侧壁导坑法的施工方法设计 7.4.4.2短台阶法施工 7.4.4.3 全断面法施工 7.5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7.5.1辅助施工措施选择 7.5.2 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7.6资源供应编制 设计总结 附录一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隧道衬砌的命令流 附录二 Surfac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shield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附录三 毕业设计任务书内容简介严格按照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公路设计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隧道全长1215m。衬砌结构计算方面洞身段主要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次支护采用弹塑性理论(地层结构法)考虑地层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锚喷支护的设计与计算;二次衬砌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配筋和验算。洞门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洞口位置的地形、地质情况贵阳端采用端墙式洞门开阳端采用翼墙式洞门。隧道通风采用射流式纵向通风;照明采用钠光灯照明。排水方面遵照“截、堵、排”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处理地下水的问题。施工方面采用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从两端洞门同时进行开挖,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分段施工主要采用全断面法单向侧壁导坑开挖法和台阶法以及光面爆破并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于2012年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2.38MB
上传作者
林似水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