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法doc

投稿: 奢求 更新: 2023-11-15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隧道工程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法内容简介2、预防塌方的施工措施 2.1、塌方前的征兆 (1)量测信息所反应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据值超过允许值………… (2)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向的裂纹或龟裂………… (3)在坑顶或坑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构件支撑间隙不断变大、张开………… (4)岩层的原理、节理缝或裂隙变大、张开………… (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扁劈填塞木弯曲折断扒钉受力变形木支撑发出“劈啪”破裂声………… (6)坑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 2.2、预防塌方的施工措施 (1)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首先工作是要做好地质超前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尤其是隧道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层实际情况及时变更支护设计不能盲目施工………… (2)对于稳定性比较差的围岩在雨季要按照“截、排、堵”原则解决好排水问题而且要及时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并及时施作临时支护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3)隧道施工应严格遵循新奥法原则。做到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短开挖即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避免围岩松弛变形。弱爆破既在爆破时采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装药量或用微毫秒爆破。强支护。既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快衬砌。既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力求衬砌尽快成环保证坑道的稳定性………… (4)隧道开挖要注意开挖断面的圆顺凹凸不平的洞室容易形成应力集中造成土体剥落最终引起塌方。开挖断面应保持圆顺………… (5)重视开挖过程中核心土的作用掌子面处的土体原来处于三向受力的平衡状态隧道开挖后便打破了这种平衡。为了形成新的应力平衡就需要施工支护及衬砌等承力结构。但在刚开挖后这些结构还未上或未发生作用时注意尽量维护掌子面的三向受力状态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预留核心土就能极好的维持这种状态使隧道施工的安全得以保障………… (6)控制好施工掌子面与施工支护及衬砌的间距隧道的围岩在开挖后都有一段自稳过程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这段时间有长有短经过一段时间后应变就会加剧以至于失稳引起塌方。在隧道施工中开挖、支护和衬砌是同时在进行的三道工序怎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三道工序有序地进行是隧道工程技术人员应着力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由于隧道洞内土体性质的多样性以及受地下水的影响等因素任何隧道开挖后遇到的情况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应当借助于仪器监控量测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没有量测的情况下一般有以下的经验可以借鉴………… I—II类围岩应先护后挖在开挖之前用小导管或超前锚杆进行超前支护。衬砌施工应尽可能的紧跟。II—III类围岩的支护应紧跟开挖随挖随支护。衬砌距掌子面5—8m。IV类及IV类以上围岩需要支护时支护距开挖面的距离为5—10m。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以各工序互不干扰为宜…………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213.10KB
上传作者
奢求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