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发电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doc

投稿: 中南雅雅 更新: 2021-07-15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某发电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资料目录li 1.前言 1 li 2 编制依据 5 li 2.1 项目的基本组成、规模及基本构成 5 li 2.2评价依据 5 li 2.2.1 和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5 li 2.2.2 采用规范的名称及代号 7 li 2.2.3 采用评价技术导则的名称及标准号 7 li 2.2.4 可行性研究及二期竣工验收报告 7 li 2.2.5 与本工程有关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 8 li 2.3 环境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因子 9 li 2.3.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9 li 2.3.2 水体评价工作等级 9 li 2.3.3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 9 li 2.3.4 评价因子 10 li 2.4 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 10 li 2.4.1 大气 10 li 2.4.2 水体 11 li 2.4.3 声环境 11 li 2.5 评价范围及评价标准 11 li 2.5.1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及标准 11 li 2.5.2 水体评价范围及标准 11 li 2.5.3 噪声评价范围及标准 12 li 2.5.4固废标准 13 li 3 电厂概况及工程分析 14 li 3.1 电厂概况及工程分析 14 li 3.1.1 厂址选择的理由及厂址地理位置 14 li 3.1.2一、二期工程情况 15 li 3.1.3 一、二期现有机组主要环保问题 19 li 3.1.4 本期工程 20 li 3.1.5 燃料、水源 24 li 3.1.6 工程环保概况 31 li 3.1.6.4噪声声源及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36 li 3.1.7 灰场地质及灰场污染防治措施 37 li 3.1.8 运煤系统、贮煤场及污染防治措施 39 li 3.1.9 污染物总量变化 40 li 3.1.10 以新带老 40 li 3.2 建设计划 41 li 3.3 灰渣综合利用计划 41 li 3.3.1 灰渣综合利用现状 41 li 3.3.2 本期工程灰渣及石膏综合利用计划 41 li 3.4除尘效率可靠性分析 41 li 4 区域环境特征及环境保护目标 43 li 4.1 地形 43 li 4.1.1 厂址地区地形特征 43 li 4.1.2 灰场状况 44 li 4.2 陆地水文状况 44 li 4.2.1 陆地水文一般状况 44 li 4.2.2 地下水状况 46 li 4.3 气象 46 li 4.3.1 地面气象历史资料 46 li 4.3.2 边界层污染气象特征 51 li 4.4 环境空气现状 58 li 4.4.1 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 58 li 4.4.2 大气环境监测历史资料 59 li 4.4.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结果分析 62 li 4.4.4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小结 67 li 4.5 水质状况及现状评价 67 li 4.5.1 水污染源调查及评价 67 li 4.5.2 水质现状监测及评价 69 li 4.5.2 地表水水质评价 74 li 4.5.3 地表水水质评价结论 74 li 4.5.4 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及评价 75 li 4.6 水生生态现状调查 77 li 4.6.1水生动物 77 li 4.6.2水生植物 78 li 4.7 陆生生物 78 li 4.8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9 li 4.8.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80 li 4.8.2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80 li 4.8.3 噪声评价结论 81 li 4.9 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 81 li 4.10 自然保护区 81 li 4.11 社会经济 81 li 4.12.与规划的相符性 82 li 4.13其他 83 li 5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84 li 5.1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84 li 5.1.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84 li 5.1.3 一般排水环境影响分析 104 li 5.1.4 噪声预测 105 li 5.1.5 铁路、公路运煤及煤场环境影响分析 106 li 5.2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10 li 5.2.1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10 li 5.2.2 扬尘、废污水及水士保持 111 li 5.2.3 防治措施及建议 115 li 5.3 灰场环境影响分析 117 li 5.3.1 灰场概况 117 li 5.3.2 灰场环境影响分析 117 li 5.3.3 灰场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118 li 5.3.4 灰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20 li 6 烟气脱硫工艺方案选择与环境影响分析 121 li 6.1脱硫工艺简介 121 li 6.2脱硫工艺方案选择 121 li 6.3原则性脱硫工艺系统 122 li 6.4脱硫系统污染防治措施 124 li 6.5脱硫系统环境影响分析 125 li 6.6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26 li 7 烟气脱硝工艺方案选择与环境影响分析 127 li 7.1 脱硝简介及工艺方案选择 127 li 7.1.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128 li 7.1.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129 li 7.1.3 SNCR/SCR联合脱硝法 129 li 7.1.4 活性碳同时脱硫脱硝法 130 li 7.1.5 各主流脱硝技术的综合比较 131 li 7.2 脱硝工艺方案选择 132 li 7.3原则性脱硝工艺 132 li 7.4脱硝系统污染防治措施 133 li 7.5脱硝系统环境影响分析 134 li 7.6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34 li 8 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136 li 8.1 电厂升压站主接线、主变和500KV出线 136 li 8.2 评价内容、范围、因子、标准、评价方法及环境敏感目标 136 li 8.3 升压站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影响类比分析 137 li 8.4 500KV升压站及输电线路电磁影响类比调查 139 li 8.5 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模式预测计算 147 li 8.6 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预测评价结果 153 li 8.7 工程拟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及电磁环境监测计划 156 li 8.8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7 li 8.8.1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评价 157 li 8.8.2 环境保护目标评价结果 158 li 8.8.3 评价结论 159 li 8.8.4建议 159 li 9 环境风险评价 160 li 9.1一台脱硫设施出现故障及所造成的影响 160 li 9.2除尘设施出现故障及所造成的影响 161 li 9.3脱硝系统不运行及所造成的影响 161 li 9.4 化学品泄漏事故等原因分析及对策 163 li 9.4 .1事故原因分析 163 li 9.4.2 安全对策 163 li 9.5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65 li 9.6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65 li 10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167 li 10.1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分析 167 li 10.1.1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概述 167 li 10.1.2 水务管理及节水措施 167 li 10.1.3 低NOx燃烧+SCR脱硝工艺 168 li 10.1.4 烟尘、SO2减排 168 li 10.1.5 循环经济分析 168 li 10.1.6 污染控制水平的先进性 169 li (5)本工程耗水指标为0.523M3/GW•S。 169 li 10.2 污染防治对策 169 li 10.2.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169 li 10.2.2 水污染防治对策 170 li 10.2.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171 li 10.2.4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172 li 10.2.5 贮煤场、灰库等无组织源排放防治对策 173 li 10.3 建设期防治措施及建议 173 li 10.3.1 噪声防治措施及建议 173 li 10.3.2 大气防治措施及建议 173 li 10.3.3 废水防治措施及建议 174 li 1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75 li 11.1 国家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原则 175 li 11.1.1 国家相关环保法规 175 li 11.1.2 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原则 176 li 11.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及指标 176 li 11.3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途径 176 li 11.3.1 区域总量平衡 176 li 11.3.2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途径 176 li 11.3.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77 li 11.4 结论 177 li 12 电厂环保投资估算与效益简要分析 178 li 12.1 电厂环保投资估算 178 li 12.2 效益分析 178 li 12.2.1 环境效益 178 li 12.2.2 社会效益 178 li 12.2.3 经济效益 178 li 12.2.4 敏感性分析 179 li 12.2.5 综合经济评价结论 179 li 13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 180 li 13.1 环境管理 180 li 13.1.1 环境管理机构 180 li 13.1.2 环保制度 180 li 13.1.3 环保奖惩条例 181 li 13.2 环境监测计划 181 li 13.2.1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181 li 13.2.2 环境监测计划 181 li 14 公众参与 183 li 14.1 公众参与内容与结果 183 li 14.1.1 公众参与内容 183 li 14.1.2 工程筹划阶段 183 li 14.1.3 工程确定阶段及公众调查方式 183 li 14.1.4 公众意见征询表 184 li 14.1.5 公众参与调查抽样及统计结果 184 li 14.1.6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185 li 14.2拆迁安置 188 li 14.3 公众参与征询名单 188 li 15 结论 191 li 15.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92 li 15.1.1总体布局规划 192 li 15.1.2环境保护规划 192 li 15.1.3 本工程地处电网负荷中心 193 li 15.2 环境质量现状 193 li 15.2.1 环境空气 193 li 15.2.2 环境水体 193 li 15.2.3 地下水 194 li 15.2.4 噪声 194 li 15.3 清洁生产分析及循环经济分析 194 li 15.3.1 清洁生产分析 194 li 16.3.2 循环经济分析 195 li 15.4 污染防治对策 195 li 15.4.1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195 li 15.4.2 水污染防治对策 196 li 15.4.3 噪声防治对策 196 li 15.4.4 贮煤场、灰库等无组织源排放防治对策 196 li 15.4.5灰场污染防治对策 197 li 15.5 运行期影响 198 li 15.5.1 环境空气预测结果 198 li 15.5.2 一般排水 200 li 15.5.3电厂噪声影响预测 200 li 15.5.4灰场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200 li 15.5.5 灰场评价结论 201 li 15.5.6脱硫环境影响分析 201 li 15.5.7脱硝环境影响分析 202 li 15.5.8 500kV升压站电磁辐射影响预测 202 li 1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 203 li 15.6.1二氧化硫总量控制途径 203 li 15.6.2.区域总量平衡 203 li 15.6.3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04 li 15.7 施工期影响 204 li 15.7.1 噪声 204 li 15.7.2噪声防治措施及建议 204 li 15.7.3大气防治措施及建议 204 li 15.7.4废水防治措施及建议 204 li 15.8 综合经济评价结论 204 li 15.9 环境监测计划 205 li 15.10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 205 li 15.11 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207 li 15.12 评价结论 205 li 15.13 建议 206内容简介某发电厂位于某省湘南地区某发电厂三期2×600MW亚临界国产燃煤发电机组工程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投资。某发电厂一期工程2×200MW燃煤发电机组分别于1988年6月28日和1989年11月16日投入运行。二期工程2×300MW燃煤机组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分别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6月投产。电厂一、二期均燃用当地无烟煤。厂址地势南高北低属平缓的小丘陵地带,自然地面标高75~115m由Ⅱ级及Ⅳ级阶地组成呈阶地丘陵地貌景观。一期工程已对建设场地作了一次性开挖平整呈阶梯布置。全厂厂址占地约109.1hm2。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902.10KB
上传作者
中南雅雅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